[发明专利]一种含硫正极、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43878.6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9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郭瑞;李永;裴海娟;刘雯;解晶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38;H01M4/62;H01M4/139;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静洁;贾慧琴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极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电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锂硫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含硫正极、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锂硫电池是近年来倍受关注和投入较多研究的高能量密度化学电源。以单质硫为正极,按照最终还原反应产物Li2S计算,Li/S氧化还原对的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Wh/kg,实际能量密度也可达到300~500Wh/kg,明显高于一般的商品化锂离子电池。可见,锂硫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在特种电源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但是单质硫作为正极材料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单质硫在室温下为电子和离子绝缘体,电化学活性很低;另外,在锂硫电池中,单质硫正极的主要放电反应过程如下(V.S.Kolosnitsyn,E.V.Kuzmina,E.V.Karaseva.OntheReasonsforLowSulphurUtilizationintheLithium-sulphurBatteries.JournalofPowerSources,2015,274:203-210):
S8(固)+2Li++2e-→Li2S8(液)
Li2S8(液)+2Li++2e-→2Li2S4(液)
Li2S4(液)+2Li++2e-→Li2S(固)+Li2S3(液)
2Li2S3(液)?4Li2S4(液)+Li2S2(液)
Li2S3(液)+2Li++2e-→Li2S(固)+Li2S2(液)
Li2S2(液)+2Li++2e-→2Li2S(固)
硫正极放电经历固相-液相-固相的反应过程,其中,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聚硫离子中间产物Li2Sx(如Li2S8、Li2S4、Li2S3等)易溶于电解液,在充电过程中,短链聚硫离子在正极侧转化为长链聚硫离子过程中,长链的聚硫离子可扩散回锂负极,与锂发生自放电反应,重新生成短链的聚硫离子,产生Li2Sx穿梭效应,导致库伦效率低下。同时,固相产物Li2S也是绝缘体,在电极孔道内不均匀沉积、团聚和生长,一方面可以导致电极内部孔隙的堵塞,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电极内部的电子导电性,进而导致电极反应可逆性变差,循环性能下降。
为解决这些问题,引入导电性更好的金属元素是解决途径之一。中国发明专利(夏阳,张文魁,陶新永等,申请号:201210576971.1)和中国发明专利(潘勇,成娟娟,朱经涛等,申请号:201210524803.8)通过还原剂使金属离子还原并包覆于硫粉表面,分离得到纳米金属包覆硫复合材料。通过原位包覆纳米金属提高单质硫的导电性、防止硫和放电产物的溶解,抑制“穿梭效应”。但是在硫表面包覆金属,一方面很难完整将硫颗粒完整覆盖,另一方面,硫放电溶解后,由于硫的颗粒体积形变,纳米金属颗粒与硫会发生脱离,随着循环过程中不断溶解-沉积的进行,包覆金属可能会失去改性效果。中国发明专利(赵金保,刘波,王绪向,申请号:201310006823.0)将过渡金属粉末(优选铜)直接与正极活性物质的硫单质或硫化合物、导电材料以及粘结剂混合制备硫正极,但是如果是商品化的金属粉末,其粒子粒径比较大,直接添加到电极中对导电性改善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的一种用于含硫正极的复合导电剂,以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未经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3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