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汽车燃料热效的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45273.0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7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杨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记 |
主分类号: | F02M31/125 | 分类号: | F02M31/125;F02M2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黄美成 |
地址: | 418000 湖南省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热效 加热模块 汽车燃料 电源采集模块 加热单元 加热控制 混合气 燃料 气缸 主板 加热 喷油嘴 电磁感应加热 电磁感应线圈 加热控制单元 汽车供油系统 化学能 车载蓄电池 发动机动力 火焰传播 节能减排 依次相连 热效率 动能 爆轰 受控 油轨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汽车燃料热效的方法及设备,该方法通过对进入气缸前的汽车燃料加热,提升燃料热效;尤其是采用电磁感应线圈进行加热,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电磁感应加热热效率高;该设备包括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控制主板、电源采集模块、继电器、加热模块;所述电源采集模块、继电器及加热控制单元依次相连,所述加热模块受控于加热控制主板;所述继电器与车载蓄电池相连;所述加热模块设置在汽车供油系统油轨或者喷油嘴处。根据混合气爆轰理论增加了混合气在气缸的反应速度和火焰传播速度,从而提升了发动机动力,燃料的化学能更多的转化为动能,提高了燃料的热效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汽车燃料热效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特别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汽车的用量越来越大,汽车工业面临着石油供求矛盾加剧和环境保护两个严峻问题,为了保护环境,汽车排放法规日趋严格;而汽车用油的消耗量日益俱增,由于汽车燃油紧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汽车随之带来的尾气污染也日益严峻,我国PM2.5城市越来越多。
根据醇醚燃料特性,比如甲醇理化特性,甲醇的气化潜热是汽油的3.7倍数;甲醇的热值只有汽油的一半,所以使用甲醇作为汽油的替代燃料时,汽车会表现出冬天启动困难,甲醇的续航只有汽油的一半等诸多问题,由于甲醇的气化潜热大,汽车喷油嘴喷出的甲醇进入进气歧管后不能雾化,并形成微小液珠进入气缸,后附着在气缸壁上使机油变质,严重磨损发动机,也从而导致发动机无法重复燃烧甲醇,使得甲醇的热效得不到最大的发挥;且导致甲醇的续航能力低于汽油,由于汽车是通过汽油设计ECU的,导致汽车使用甲醇时ECU各项参数无法适应。
此外,甲醇是一种富氧分子结构的材料,发动机在燃烧时,由于甲醇富氧结构,使得发动机燃烧排放的尾气还剩余氧气分子,这样被汽车排气管后的主副氧传感器采集,并将信号反馈给原车ECU;如图1和图2所示,ECU收到信号后,误认为汽车供油系统混合气过稀;通过ECU燃油长期修正增加喷油量,长此以往燃油长期修正会大于0,也会控制汽车喷油量继续增加;等到达长期燃油修正上限时,发动机故障灯就会亮;发动机ECU就失去合理调控喷油量的能力,导致甲醇油耗持续增高,这就是很多车子用普通4档和12档控制器,刚开始燃烧甲醇比燃烧汽油省钱50%,长时间过后就降到30%甚至20%。
现有技术中柴油发动机是通过压燃式点燃方式,将燃料点燃做功,由于柴油自燃温度只有200多度,而甲醇有470多度,所以甲醇不能完全作为柴油的替代燃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汽车燃料热效的方法及设备,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燃料热效低,冷气启动困难,且甲醇汽车燃料控制器控制输出喷油脉宽偏差较大与汽油的替代比较大,柴油压燃式发动机不能完全使用纯甲醇等问题。
一种提升汽车燃料热效的方法,通过对进入汽车发动机前的汽车燃料进行加热,使得汽车燃料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提升后喷入气缸,从而提升汽车燃料热效。
加热后的燃料提升在气缸中的反应速度和热传播速度,从而达到提升燃料热效的作用,实现汽车的节能减排。
在汽车供油系统上及油轨或者喷油嘴处,设置电磁感应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利用控制器控制通过电磁感应线圈上的电流,产生电磁感应加热金属部位对汽车燃料加热。
加热金属部位为汽车燃料进入气缸前所经过的区域。
所述汽车燃料包括汽油、柴油、甲醇或乙醇。
该方法适用于多种燃料。
所述汽车燃料为甲醇时,发动机为汽油发动机时,汽车油泵压力控制在0.28-0.35Mpa,利用控制器改变通过电磁感应线圈上的电流,使得进入汽油发动机的甲醇温度范围为100-3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记,未经杨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52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