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角度采光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46343.4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1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旭东;吴明华;王进春;夏远富;孙惠惠;沈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螳螂幕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16 | 分类号: | E04B7/16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季栋林 |
地址: | 215106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角度 采光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角度采光顶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一些异型采光顶在施工完成几年之后,普遍存在漏水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构造做法存在缺陷,玻璃面板之间的角度采用“硬”调节的办法,导致胶缝有大有小,过大或者过小的胶缝都会导致耐候胶的粘结可靠度下降,在长期风吹日晒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胶缝撕裂,出现漏水;另外在“硬”调节过程中,玻璃和垫块的着力面积变小,导致玻璃局部应力过大,后期玻璃容易自爆,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增加了后期保养维护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角度采光顶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适应角度采光顶结构,包含龙骨、玻璃板块和两组附框;所述龙骨上设置有弧形的滑道,两组附框对称地设置在滑道上,附框的底部与滑道配合;相邻的两块玻璃板块的近边分别设置在两组附框上。
优选的,所述龙骨上装有压板,压板的两端分别压紧两组附框的底部,使两组附框的底部只能沿滑道位移。
优选的,所述附框的底部与滑道的配合面上设置有防噪音胶条。
优选的,所述防噪音胶条位于两组附框底部的远端。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自适应角度采光顶结构,解决了异型采光顶玻璃面板夹角的调节问题,能够保证在调节过程中,玻璃面板之间的胶缝大小保持不变,框的定位点保持不变,玻璃面板和附框的连接方式能够统一,采光顶的安装质量能更好的控制;能够有效减少后期维护措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自适应角度采光顶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角度采光顶结构,包含龙骨1、玻璃板块2、压板5和两组附框3;所述龙骨1上设置有弧形的滑道4,两组附框3对称地设置在滑道4上,附框3的底部与滑道4配合,附框3的底部在与滑道4的配合面上设置有防噪音胶条6,防噪音胶条6位于两组附框3底部的远端;所述压板5通过螺栓固定在滑道4的中部,压板5的两端分别压紧两组附框3的底部,使两组附框3的底部只能沿滑道4位移;相邻的两块玻璃板块2的近边分别设置在两组附框3上,两块玻璃板块2之间打有耐候胶,上述的附框3的底部以及滑道4的弧度根据胶缝顶面的中点到附框3底部的距离设计,即以胶缝顶面的中点为圆心,以该点到附框3底部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弧;这样的结构保证了玻璃板块2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角度时,胶缝顶面的中点位置始终不变,而且胶缝顶面的宽度也保持不变,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螳螂幕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螳螂幕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63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勺
- 下一篇:一种微晶玻璃直热茶炉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