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46497.3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1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孙松林;张丰晔;才佳琳;黄婷婷;马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J11/00 | 分类号: | H04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黄健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除 网络 干扰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尽量满足不断增长的无缝覆盖和数据传输速率需求,LTE-A将一些低功率节点引入到宏蜂窝系统构成异构网络,异构网络的提出能有效解决宏蜂窝单独组网时存在的宏基站负载过重、盲点热点地区覆盖信号弱等问题。
典型的异构网络包含宏基站和低功率节点两种接入点,一个单天线用户可以由宏基站或某一低功率节点提供服务,若一个单天线用户由低功率节点提供服务,则该单天线用户会受到宏基站或相邻低功率节点对其产生的层间干扰。
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有效的办法解决异构网络中层间干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异构网络中层间干扰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方法,包括:
获取低功率节点对应的多个受损用户中每个受损用户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多个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构成第一信道矩阵;
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所述受损用户的零空间;
依据所述零空间获得所述零空间的子空间;
将所述低功率节点对应的多个服务用户中每个服务用户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投影到所述子空间获得新的信道状态信息,以消除宏基站或其他低功率节点对所述服务用户产生的层间干扰,多个所述新的信道状态信息组成第二信道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低功率节点对应的多个受损用户中每个受损用户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多个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构成第一信道矩阵;
计算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所述受损用户的零空间;依据所述零空间获得所述零空间的子空间;将所述低功率节点对应的多个服务用户中每个服务用户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投影到所述子空间获得新的信道状态信息,以消除宏基站或其他低功率节点对所述服务用户产生的层间干扰,多个所述新的信道状态信息组成第二信道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低功率节点对应的多个受损用户中每个受损用户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多个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构成第一信道矩阵,对第一信道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受损用户的零空间,依据零空间获得零空间的子空间,将低功率节点对应的多个服务用户中每个服务用户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投影到子空间获得新的信道状态信息,消除了宏基站或其他低功率节点对服务用户产生的层间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方法适用的网络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方法;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方法;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方法适用的网络参数;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方法适用的网络拓扑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方法适用的网络拓扑图;
图8为不同预编码算法在宏基站设置不同天线数时的功耗对比图;
图9为不同预编码算法在用户取不同速率需求时的功耗对比图;
图10为受损用户的信干噪比在不同预编码算法中的对比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方法适用的网络架构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方法;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方法。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没有有效的办法解决异构网络中层间干扰的问题,提供了消除异构网络层间干扰的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01、获取低功率节点对应的多个受损用户中每个受损用户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多个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构成第一信道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64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