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管修复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48034.0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6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飞;景在平;聂知宜;王怡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管 球囊 血管修复 赘生物 栓塞 血栓 移位 斑块 导管 尾端 医疗器械技术 病变部位 时间限制 通道穿过 外管管腔 外管接头 有效收集 阻断病变 外侧壁 并发症 供血 管壁 管头 内管 头端 吸除 血流 轴向 连通 血管 | ||
1.一种血管修复导管,包括外管(1)和内管(2),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管(1)内沿其轴向设有外管球囊通道(12),该外管(1)头端处的外侧壁上设有外管球囊(13),所述外管球囊通道(12)穿过外管(1)的管壁后和该外管球囊(13)连通,所述外管(1)的外管管腔(11)的尾端和外管球囊通道(12)的尾端分别接至外管接头;
所述内管(2)套接在该外管(1)内,所述内管(2)内沿其轴向设有内管球囊通道(22),该内管(2)头端处的外侧壁上设有内管球囊(23),所述内管球囊通道(22)穿过内管(2)的管壁后和该内管球囊(23)连通,所述内管(2)的内管管腔(21)的尾端和内管球囊通道(22)的尾端分别接至内管接头;
所述内管(2)的管壁上还开设开口(25),该开口(25)位于所述内管球囊(23)的尾端侧;
所述的外管(1)头端处的外侧壁上环绕设有外管环形膜(14),该外管环形膜(14)的自由端朝所述外管(1)的头端弯曲;
所述内管(2)头端处的外侧壁上环绕设有内管环形膜(24),该内管环形膜(24)的自由端朝所述内管(2)的尾端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1)和内管(2)间套接刷管(3),该刷管(3)头端处的外侧壁上设有刷毛(32),该刷管(3)的刷管管腔(31)的尾端接至刷管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球囊(13)的头端及尾端分别设有外管标记点(101);
所述内管球囊(23)的头端及尾端分别设有内管标记点(201);
所述刷管(3)上刷毛段的头端及尾端分别设有刷管标记点(3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刷管接头接至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环形膜(14)的个数为1-10个;
所述内管环形膜(24)的个数为1-10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2)内沿其轴向设有血流通道(26),该血流通道(26)的一端穿过所述内管球囊(23)头端侧的内管(2)管壁后伸出,该血流通道(26)的另一端穿过内管(2)尾端处的管壁后伸出后接至血流通道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25)的径向长度与所述内管(2)的径向长度的长度比为4/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管修复导管还包括定位夹(4),该定位夹(4)的一端安装在外管(1)的尾端处,该定位夹(4)的另一端安装在内管(2)的尾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80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