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合于冷连轧过程的轧辊表面粗糙度优化配辊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848788.6 申请日: 2015-11-27
公开(公告)号: CN106807757B 公开(公告)日: 2019-01-15
发明(设计)人: 姚寿军;程其华 申请(专利权)人: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21B37/28 分类号: B21B37/28
代理公司: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代理人: 肖祎
地址: 20190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轧辊表面粗糙度 冷连轧 计算目标函数 表面粗糙度 综合指标 机架轧辊 计算参数 循环计算 原始表面 轧机轧辊 重新分配 粗糙度 拉毛 优化 输出 返回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适合于冷连轧过程的轧辊表面粗糙度优化配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并定义相关计算参数,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1.1:收集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的主要设备与工艺参数,包括:

S1.1.1:收集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的主要设备参数,包括:1-5#机架工作辊辊径Dwi,其中i为机架号,且i=1,2,…5;1-5#机架支撑辊辊径Dbi;1-5#机架工作辊辊型分布ΔDwij,其中j为条元数;1-5#机架支撑辊辊型分布ΔDbij;1-5#机架工作辊辊身长度Lwi;1-5#机架支撑辊辊身长度Lbi;1-5#机架工作辊弯辊缸中心距lwi;1-5#机架支撑辊压下螺丝中心距lbi;1-5#机架工作辊最大正弯辊力1-5#机架工作辊最大负弯辊力

S1.1.2:收集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的工艺特征参数,包括:1-5#机架许可最大轧制压力Pmaxi;1-5#机架许可最大轧制功率Fmaxi;安全系数ξ;

S1.1.3:收集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经常生产的多个典型规格产品的主要轧制工艺参数,包括:带材的初始强度σms0,m=1,2,…,M,其中,M为机组经常生产的典型规格产品的总数;加工硬化系数kms;带材的宽度Bm;各机架轧机的入口厚度hmi-1;各机架轧机的出口厚度hmi;各机架轧机的入口张力Tmi-1;各机架轧机的出口张力Tmi;成品带材所许可的最大板形值成品带材的目标表面粗糙度成品带材表面粗糙许可最大偏差工作辊的轧制公里数Lmi;临界打滑因子

S1.1.4:收集M种典型规格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应主要工艺润滑制度参数,包括:各机架乳化液流量设定值flowmi;乳化液初始温度Tmd;乳化液浓度Cm;乳化液铁粉含量

S1.2:定义轧制规程优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过程参数,包括:各机架工作辊的弯辊力Si;各机架工作辊的窜辊量δi;1-5#机架的轧制压力Pmi;1-5#机架的轧制功率Fmi;1-5#机架的打滑因子ψmi;末机架带钢的出口板形值shapem;成品带材的表面粗糙度Rasm;轧辊原始表面粗糙度设定值Rai;最佳轧辊表面粗糙度设定值各机架的摩擦系数μmi;拉毛综合判断指标λmi

S1.3:计算各机架工作辊弯辊力和窜辊量,令第i机架轧机工作辊弯辊力第1-5机架工作辊窜动量设置为基态δi=0;

步骤2,给定各机架轧机轧辊原始表面粗糙度设定值Rai的初始值;

步骤3,循环计算各机架的拉毛综合指标,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3.1:令代表不同典型规格产品的过程变量m=1;

S3.2:以各机架工作辊的轧制公里数Lmi、各机架轧辊原始表面粗糙度设定值Rai为初始条件,计算当前工况下各机架生产该典型规格产品时的摩擦系数μmi

式中:

a-液体摩擦影响系数,其取值范围为0.010-0.019;

b-干摩擦影响系数,其取值范围为0.11-0.17;

c-摩擦系数衰减指数,其取值范围为2.1-2.9;

d-粗糙度衰减系数,其取值范围为0.7-1.2;

S3.3:以摩擦系数μmi、入口张力为Tmi-1、出口张力为Tmi、入口厚度为hmi-1、出口厚度为hmi、末机架出口速度Vm5为初始条件计算当前工况下,第m个典型规格产品生产过程中各机架的轧制压力Pmi、轧制功率Fmi、打滑因子Ψmi,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

Δhmi-道次绝对压下量,Δhmi=hmi-1-hmi

R′mi-工作辊压扁半径;

ξmi-等效张力影响系数,ξmi=0.3σmi-1+0.7σmi

Kmi-道次平均变形抗力;

E,v-杨氏模量与泊松比;

Vmi-各机架出口速度,根据轧制过程中的秒流量相等理论存在Vmihmi=Vmi-1hmi-1

S3.4:轧制过程中,第m个典型规格产品生产过程中轧制压力、轧制功率、打滑因子不超过许可值,故判断不等式是否同时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S3.5;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重新分配各机架轧辊表面粗糙度的初始值,转入步骤6;

S3.5:分别调用板形计算模型以及成品带材表面粗糙度的计算模型计算出当前工况下第m个典型规格产品的成品板形值shapem和成品表面粗糙度Rasm

S3.6: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转入S3.7;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重新分配各机架轧辊表面粗糙度的初始值,转入步骤6;

S3.7:计算当前工况下,第m个典型规格产品生产过程中各机架拉毛综合判断指标λmi的值,λmi越小,拉毛缺陷出现的概率越小、发生程度越轻;反之,拉毛综合判断指标λi越大,拉毛缺陷出现的概率越大、发生程度越严重;当修正后的拉毛综合判断指标λi≤0时则表明轧制过程不会出现拉毛缺陷,其中拉毛综合判断指标λmi的计算模型为:

式中:

λmi-修正后的拉毛综合判断指标;

Δhmi-压下量;

Tm(i-1)-入口张力;

Tmi-出口张力;

Pmi-轧制压力;

α、γ-速度影响系数,与冷连轧机的特性密切相关,α=0.8-1.2、γ=0.4-0.6;

-乳化液中的实际铁粉含量;

-出现拉毛缺陷的乳化液铁粉含量临界值;

β-乳化液中铁粉对拉毛发生概率的影响指数,β=0.7-0.8;

σsmi-机架入出口带材的平均变形抗力;

η-材料强度对拉毛发生概率的影响系数,η=0.35-0.45;

S3.8:判断所有典型规格产品是否搜索完毕,即判断不等式m≤M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4;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令m=m+1转入S3.2;

步骤4,计算目标函数;计算轧辊表面粗糙度优化目标函数,目标函数的表达式为:

式中:

βm,γm-产量加权系数,分别由规格产品的生产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例和成品带材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来确定;

α1-拉毛缺陷的加权系数,α1=0.35-0.65;

Fm1-用于衡量第m个产品拉毛缺陷发生的概率,其值越小,表示拉毛缺陷发生的概率越小;

Am-计算Fm1的分配系数;

Fm2-用于衡量第m个产品成品带钢表面粗糙度,其值越小,表示与目标粗糙度的偏差越小,产品质量越好;

-代表各机架修正后的拉毛系数的均匀度;

-各机架修正后的拉毛系数整体数值;

步骤5,判断Powell条件是否成立?如果Powell条件成立,则令转入步骤7;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重新分配各机架轧辊表面粗糙度的初始值,转入步骤6;

步骤6,重新分配各机架轧辊表面粗糙度的初始值,并返回步骤3;

步骤7,输出最佳轧辊表面粗糙度设定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87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