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沙眼衣原体/淋球菌核酸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49075.1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9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戴立忠;杨帮林;李勃;邓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沙眼 衣原体 淋球菌 核酸 检测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沙眼衣原体/淋球菌核酸检测试剂盒,具体涉及一种荧光定量PCR沙眼衣原体/淋球菌核酸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沙眼衣原体(CT)是一种具有独特发育周期、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一类介于病毒、细菌和立克次体之间的特殊微生物,在微生物分类上属于细菌门、立克次体纲、衣原体目及衣原体属。是国内外最常见的性病病原体之一,在我国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居STD的第三位,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机体感染CT后,能诱导产生型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通常免疫力不强,且维持短暂,因而常造成持续感染、隐性感染和反复感染。
奈瑟淋球菌(Neisseriagonorrheae,NG)1879年由Neisser发现,俗称淋病双球菌或淋球菌,是引起人类淋病的致病病原体,属奈瑟菌属。淋球菌(NG)有严格的人类寄生性,对人体有较强的适应和侵袭能力,其主要致病物质包括菌毛、外膜蛋白、蛋白酶、脂多糖等,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之一。NG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感染,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衣物或马桶等间接感染,还可以通过产道感染分娩时的胎儿。
目前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培养法和免疫学方法,其中,培养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但临床检测时间过长(至少需要24h-48h,甚至更长时间),过程繁琐,需要使用特殊的培养介质以及易受杂菌影响,不适用于大范围检测。免疫学方法简便快捷,但特异性差、灵敏度不高。近年来,聚核酶链式反应(PCR)法渐渐显现了其在检测上的优势,标准PCR过程分为三步:DNA变性(90℃-96℃):双链DNA模板在热作用下,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退火(60℃-65℃):系统温度降低,引物与DNA模板结合,形成局部双链;延伸(70℃-75℃):在Taq酶(在72℃左右,活性最佳)的作用下,以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为原料,从引物的3′端开始以从5′→3′端的方向延伸,最终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链。每一循环经过变性、退火和延伸,DNA含量即增加一倍。
运用PCR技术检测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核酸的提取和核酸的扩增检测。
目前,国内临床上主要采用煮沸法对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的核酸进行提取:先将分泌物样本浓缩、洗涤,再加裂解液,煮沸,高速离心,取上清为模板。煮沸法具有诸多不足之处:1)核酸提取过程较复杂,样本处理耗时长,且在处理样本时,经过煮沸裂解、高速离心富集DNA等多个步骤,样本中的DNA存在损耗,尤其对于高浓度的样本,裂解不充分、富集不完全,会造成DNA的大量丢失导致样本定量偏低,同时由于采用了水浴或金属浴的高温加热步骤,容易造成气溶胶污染。2)检测灵敏度不高,约在10000copies/ml左右;3)没有设置阳性内对照(即内标),无法监控假阴性;4)一般没有预防PCR产物污染的措施。另外,对于浓缩这一步,不同厂家的浓缩效果不一样,有的可以看到沉淀,有的无法看到,看得到沉淀的是因为将病毒与蛋白都浓缩了,这样,导致后面加入裂解液时很难充分混匀;无法看到沉淀,使操作者无法确定吸弃上清时会不会吹打到病毒核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90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