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环视拍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49224.4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1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彩根;徐来;吴嘉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3B35/08 | 分类号: | G03B3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徐琳淞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视 拍摄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D环视拍摄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对商品、展品的图像拍摄是平面(即2D)的,平面影像不能给人以实体的感觉。目前也已出现了3D技术拍摄和显示的影像,在视觉上可以给人以实物呈现的感觉,但仍不能看到物体的背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D环视拍摄系统,实现水平方向360度、垂直方向180度连续环视的3D影像采集。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D环视拍摄系统,包括基座、回转器物台、相机阵列梁、稳定支架、相机支架和相机;所述回转器物台安装在基座上,其台面可绕中心旋转;所述相机阵列梁的一端固定在基座上,另一端固定在稳定支架上;所述相机阵列梁包括四分之一正圆弧形段,以及位于四分之一正圆弧形段两端的直线延长段;所述四分之一正圆弧形段的圆弧起点与回转器物台的台面处于等高位置,四分之一正圆弧形段的圆弧终点位于回转器物台的台面轴心的垂直上方位置;所述稳定支架固定在基座上;所述相机阵列梁的四分之一正圆弧形段上均布有多个相机支架,每个相机支架上均对称安装有两台相机,并且同一相机支架上的两台相机的镜头的轴线相交于回转器物台的台面的中心。
所述回转器物台与基座滑动连接。
所述回转器物台的一侧设有指针,回转器物台的台面的外周上设有刻度。
所述相机阵列梁由金属或高强度合成材料制成。
所述稳定支架呈弧形。
所述稳定支架上设有拍摄辅助光源。
所述相机支架与相机阵列梁滑动连接,并通过定位螺丝与相机阵列梁固定。
所述相机支架上用于固定相机的螺孔的中心距为6.5cm~8cm。
所述相机通过蝶形螺丝固定在相机支架上。
所述所有相机品牌、型号及生产批次均相同。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可以实现水平方向360度、垂直方向180度连续环视的3D影像采集,影像文件通过软件融合和解算后可以在3D显示器上实现实物效果的呈现,观赏者可以通过鼠标、或手势调整图像的角度,在水平方向360度、垂直方向180度范围内任意角度观赏,特别适合博物馆珍贵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对于裸眼3D显示器日趋普及后的电子商务也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未来也可用于电子商务商品拍摄和出样,这将大大提高客户的购买体验。
(2)本发明的回转器物台与基座滑动连接,便于取放被摄器物。
(3)本发明的回转器物台的一侧设有指针,回转器物台的台面的外周上设有刻度,使拍摄时回转器物台的台面的旋转角度更加精确。
(4)本发明的稳定支架呈弧形,便于对相机阵列梁提供更稳定的支撑。
(5)本发明的稳定支架上设有拍摄辅助光源,能够提高拍摄的图片的清晰度。
(6)本发明的相机支架与相机阵列梁滑动连接,便于调整相机的数量和位置。
(7)本发明的相机支架上用于固定相机的螺孔的中心距为6.5cm~8cm,6.5cm~8cm相当于人体的瞳距,从而使最后呈现的效果更加贴近于人眼所见。
(8)本发明的所有相机品牌、型号及生产批次均相同,使各相机在拍摄时的数据一致,便于后期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相机支架与相机阵列梁连接处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相机支架与相机阵列梁连接处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基座1、回转器物台2、指针21、刻度22、相机阵列梁3、四分之一正圆弧形段31、直线延长段32、稳定支架4、相机支架5、相机6、定位螺丝7、蝶形螺丝8、被摄器物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3D环视拍摄系统,包括基座1、回转器物台2、相机阵列梁3、稳定支架4、相机支架5和相机6。
回转器物台2与基座1滑动连接,并且其台面可绕中心旋转。回转器物台2的一侧设有指针21,回转器物台2的台面的外周上设有刻度22。回转器物台2的回转的角度可由指针21和刻度22确定。两次拍摄之间转动的角度越小,则拍摄精度越高,但影像文件的数据量越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92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形成光刻胶组合物
- 下一篇:摄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