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煎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50944.2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72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何健烽;郭京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京超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0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煎煮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包括煎煮罐、第一进料罐、第一下料机构、第二进料罐、第二下料机构、排渣机构、药剂接收罐、药剂排放阀、冷凝器和供热系统;其中,煎煮罐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水接口,罐体内部设置有过滤部件,冷凝器与煎煮罐的蒸汽出口连接,其下游封头内部设置有气体折流板或第一捕沫器;所述中药煎煮装置实现了中药煎煮的药材浸泡、先煎后下和二次煎煮等多项功能,同时可以进行在线过滤、在线排渣、在线进料、在线排放药剂以及在线清洗操作,操作方便、煎煮流程科学、符合中药煎煮标准,提高了中药饮片煎煮的质量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提取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中药煎煮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医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中药汤剂是中医的重要剂型,标本兼治、疗效优、应用广;但制取汤剂流程相对复杂,包括药材饮片种植生产、选药、开方、配药和煎药等过程且环环相扣;其中,煎药过程的控制是决定疗效的重要环节。
中药煎煮的汤剂一般一天一剂,每剂两煎,混合后分两次服用;一般药品一煎武火煮沸5-10分钟,改为文火煎煮20-30分钟,二煎则武火煮沸5分钟,改为文火煎煮10-20分钟;如果有先煎、后下药物,还需按要求分别处理,为了更加充分的煎出药物有效成分,最好是在煎煮过程中搅拌几次。
传统的煎煮方法所有煎煮的注意事项需要人工控制,对于患者或医院的使用都很不方便,特别是在医院或煎煮中心代煎操作时,由于煎煮量大,人为控制容易产生失误和混乱,无法保证煎药过程的质量和所煎汤剂的治疗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用自动控制技术来代替人工控制,有效地提高了中药煎煮效率及煎煮质量;最先研发的自动煎药机是在韩国,后来被引进到中国,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创新(比如:北京东华集团、天津三延、三九数码、精诚机械等),自动煎药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存在以下缺陷:
(1)多数自动煎药机采用了高温高压一次性煎煮方法,此类煎药机会破坏或降低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或对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难以充分煎出,导致疗效不佳;
(2)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不同功效的中药的煎煮方式不尽相同,而目前的多数自动煎药机则采取统一的煎煮模式,有悖传统中医药理论;
(3)现有技术中的自动煎药机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人工配合操作环节较多,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中药煎煮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浸泡、先煎后下以及二煎煎煮功能的中药煎煮装置,减少煎煮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降低煎煮过程的易挥发药物有效成分损失,使其在中药提取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药煎煮装置,包括煎煮罐、第一进料罐、第一下料机构、第二进料罐、第二下料机构、排渣机构、药剂接收罐、药剂排放阀、冷凝器和供热系统;其中:
上述煎煮罐的侧壁上部或顶部设置有蒸汽出口,其底部或罐体侧壁下部设置有药剂排放接口,药剂排放阀与药剂排放口连接并通过管道与药剂接收罐连接,用于煎煮完成后排放中药药剂;煎煮罐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水接口,用于二煎加水和清洗用,其罐体内部设置有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为带有网孔的过滤挡板、过滤网筒、无纺布滤网、不锈钢过滤网或过滤器,用于药剂和药渣的在线分离;
上述第一下料机构和第二下料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料罐和第二进料罐的底部,并与煎煮罐的顶部或罐体侧壁上部连接;所述第一进料罐和第二进料罐同时用于中药饮片浸泡,所述第一和第二下料机构为具有开启和关闭功能的结构部件,比如闸阀、球阀、堵塞阀;
上述排渣机构设置在煎煮罐的底部,所述排渣机构为带有自动执行机构的闸阀、球阀、堵塞阀或自动排渣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京超,未经郭京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09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纳米无定型磷酸钙的羧甲基壳聚糖凝胶
- 下一篇:电子艾灸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