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虹膜特征打开应用的方法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52550.0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7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61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虹膜特征 采集 移动终端 应用 虹膜识别技术 使用者身份 比对结果 双眼虹膜 用户提供 预先存储 唯一性 比对 双眼 匹配 记录 合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虹膜特征打开应用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至少采集一次使用者的虹膜特征并记录采集次序;将采集的所述虹膜特征与预先存储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为匹配时,则判断使用者身份为合法;按照所述虹膜特征的采集次序打开与所述采集次序相对应的应用。本发明主要将虹膜识别技术应用到移动终端中,用于使用双眼虹膜的差别,通过双眼的组合安全地打开任意应用,且由于虹膜特征具有唯一性,安全性更高,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虹膜特征打开应用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移动终端如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
现有的移动设备快速打开应用的方法有指纹识别、设置的密码、触摸屏上的手势和边缘触控。对于指纹识别,可以通过指纹地组合打开应用;对于密码,可以通过输入指定的密码打开应用;对于手势,可以通过多指组合敲击、不同的滑动方式等打开应用;对于边缘触控,可以通过在移动设备的边缘滑动、特定位置敲击等打开应用。这些技术虽然可以快速打开应用,但是很容易被探测模仿,如果打开一些应用,比如支付宝和手机银行等,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虹膜是一种在眼睛中瞳孔内的织物状各色环状物,每一个虹膜都包含一个独一无二的基于像冠、水晶体、细丝、斑点、结构、凹点、射线、皱纹和条纹等特征的结构,据科学研究,没有任何两个虹膜是一样的。虹膜是一种不能被模仿的生物特征技术,人眼的左右眼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可以通过左右眼的特定顺序组合实现多种功能。
现有技术中通过虹膜实现虹膜解锁、身份识别或者使用单眼打开某个指定应用的功能,但是不可以通过虹膜打开多个应用。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将虹膜识别技术应用到移动终端中,用于使用双眼虹膜的差别,通过双眼的组合安全地打开任意应用,且由于虹膜特征具有唯一性,安全性更高,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虹膜特征打开应用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至少采集一次使用者的虹膜特征并记录采集次序;将采集的所述虹膜特征与预先存储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为匹配时,则判断使用者身份为合法;进一步按照所述虹膜特征的采集次序打开与所述采集次序相对应的应用。
本发明还公开了另一种基于虹膜特征打开应用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在移动终端内预先存储有至少一个合法的使用者身份和用于唯一标识所述使用者身份的对应的虹膜特征;至少采集一次使用者的虹膜特征并记录采集次序;将采集的所述虹膜特征与预先存储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为匹配时,则判断使用者身份为合法;进一步按照所述虹膜特征的采集次序打开与所述采集次序相对应的应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使用者的虹膜特征包括左眼的虹膜特征和或右眼的虹膜特征。
本发明还公开了另一种基于虹膜特征打开应用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在移动终端内预先存储有至少一个合法的使用者身份和用于唯一标识所述使用者身份的对应的虹膜特征;通过红外摄像装置采集合法使用者的虹膜特征并存储;在移动终端内预先设置所述虹膜特征的采集次序与待打开的应用对应;设置移动终端开启虹膜扫描模式;至少采集一次使用者的虹膜特征并记录采集次序;将采集的所述虹膜特征与预先存储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为匹配时,则判断使用者身份为合法;进一步按照所述虹膜特征的采集次序打开与所述采集次序相对应的应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至少采集一次使用者的虹膜特征并记录采集次序具体包括:通过红外摄像装置采集使用者的左眼和或右眼的虹膜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25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