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集成波导的馈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54174.9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5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孟繁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3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晓辉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集成 波导 馈电 结构 | ||
一种空气集成波导的馈电结构,涉及一种波导的馈电结构。解决了现有超薄波导的小型化与低损耗之间的矛盾。本发明的矩形波导板的上表面刻有波导槽和馈电槽,馈电槽的深度大于波导槽的深度;馈电槽临近波导槽设置;金属板盖设在波导槽和馈电槽的上方,且与矩形波导板之间保持电气连接;金属板与波导槽和馈电槽构成波导腔和馈电腔;馈电腔上的金属板上刻有耦合缝隙,所述耦合缝隙为矩形通孔,所述耦合缝隙的两端均刻有一个扇形通孔;微带线设置在矩形波导板的上方,微带线的始端与矩形波导板的一个短边对齐,微带线的终端位于波导腔上方,且微带线的本体位于耦合缝隙的上方。本发明适用于作为波导的电磁波馈电结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导的馈电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电子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金属波导作为一种微波信号的传输装置,具有结构坚固、损耗低、功率容量大的优点。然而,现有的矩形波导通常比较大,为了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集成度,需要把波导的尺寸压缩。人们曾经提出一种介质集成波导(SIW)的方法,用该方法可以制造出很薄的介质波导。但是介质集成波导中填满了介质材料,致使它比空气波导具有更大的损耗。而对于空气波导而言,当它的空气腔非常薄的时候(波导厚度只有几百微米甚至几十微米,我们称其为空气集成波导),由于阻抗失配严重,很难进行馈电,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馈电结构被设计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超薄波导的小型化与低损耗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空气集成波导的馈电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空气集成波导的馈电结构,它包括矩形波导板1、微带线2、扇形区3、耦合缝隙4、波导槽5、馈电槽6和金属板7;
矩形波导板1的上表面刻有波导槽5和馈电槽6,馈电槽的深度大于波导槽的深度;波导槽5为矩形,馈电槽6临近波导槽5设置;金属板7盖设在波导槽5和馈电槽6的上方,且与矩形波导板1之间保持电气连接;金属板7与波导槽5和馈电槽6构成波导腔和馈电腔;波导腔和馈电腔构成馈电结构;馈电腔上的金属板上刻有耦合缝隙4,所述耦合缝隙4为矩形通孔,所述耦合缝隙4的两端均刻有一个扇形通孔3;
微带线2包括金属带条和介质板条,金属带条的上表面与介质板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构成一体件,且介质板条的长度大于金属带条的长度;
微带线2设置在矩形波导板1的上方,微带线2的始端与矩形波导板1的一个短边对齐,微带线2的终端端位于波导腔5上方,且微带线2的本体位于耦合缝隙4的上方。
微带线终端通过金属化过孔与矩形波导板相连,微带线上的能量通过地板上的耦合缝隙耦合到波导腔中,实现了微带至波导的转换。
由于微带线采用了终端短路结构,为保证耦合强度,耦合缝隙应位于距金属过孔约半个介质波长处,此处的微带线可以向耦合缝隙提供较大的电场。为了进一步保证耦合效果,耦合缝隙长度约为半个介质波长;由于本发明所以提出的转换结构具有两个谐振结构,因此,本发明具有较大的工作带宽。金属表面的槽型结构作为波导腔和馈电腔。波导腔宽度由工作频率决定,馈电腔用于改善结构的匹配效果,使耦合缝隙的能量高效的传输到波导腔中,馈电腔深度比波导腔略深。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可以根据给定的工作频率设计出相应的馈电结构,通用性强;相对带宽可达33%,实现了宽频带的馈电效果。在提高微波系统集成度的同时保证它们低损耗特性,对射频器件集成技术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矩形波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微带线终端通过金属化过孔与矩形波导板相连的示意图;
图3为矩形波导板上的耦合缝隙的示意图;
图4为形波导板上的波导腔和馈电腔的示意图;
图5为空气集成波导的馈电结构示意图;
图6为微带长度变化频率仿真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41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