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防火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54287.9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4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安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17/10;G08B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赵丝丝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防火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森林防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防火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同时,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最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但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至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在往年山中的杂草、枯枝等被人民群众大量用于做饭、烧水等,由于近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山中的杂草、枯枝、堆积灌木年复一年,在某些低洼区域,地面可燃物厚度已经临近或达到10公分,地面可燃物的载量已经接近或超过每公顷9吨,部分重点区域的表面可燃物厚度已经超过30公分,可燃物载量已经超过20吨,随着干旱少雨的季节到来,地面可燃物一旦起火燃烧,地面可燃物将迅速扩张蔓延,并且由于沉积的地面可燃物太厚,往往死火复燃,给灭火工作带来眼中的困难。
由于森林范围广泛、覆盖面积大,现在森林防火主要靠护林员在林场和山区巡更来实现,但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不能实时检测并发现存在的火灾隐患;巡更的频率受限于巡视人员的数量,若提高巡更频率必将带来人工成本的上升,而且无法确认护林员的巡视工作是否到位;由于不能实时的监控并发现问题,容易发生森林和山区火灾事件;当巡视人员发现火灾时,致使森林火灾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防火监控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巡视森林火灾,无法精确监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防火监控系统,包括:
具有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源,以及控制台;
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台相连为其供电,所述控制台包括控制器与通信模块,连接于所述控制器输入端采集红外参数的红外传感器,连接于所述控制器输入端采集温度参数的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控制器输入端接收巡更信号的电子巡更收发器,连接于所述控制器输入端采集图像信号的摄像头;所述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将采集的参数或信号发送至中央控制计算机。
优选地,所述电源包括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输入端,为其充电;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各电子器件供电。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中央控制计算机网联用以查询各个控制台工作状态的移动终端。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MP4、MP5、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与ARM处理器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通信模块为GPS模块、GPRS模块、GSM模块和WIFI模块的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中央控制计算机相连的报警模块。
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计算机包含地理信息子系统,适用于将接收参数或信号按照所述的地理位置信息分类,根据分类结果以图表方式对应显示不同地理位置信息的参数或信号。
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计算机与所述控制器中均包含人工智能子系统,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的参数或信号按其类别分类累加,判断每类参数或信号是否在预设时间内累加值呈趋势性增加,如果该累加值呈趋势性增加,则将该参数或信号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计算机;如果该累加值在预设时间内未出现呈趋势性增加,则不处理。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智能防火监控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集森林不同监控点参数状态,其中,包括采集控制台监控的温度参数、红外线参数和图像信号,监控是否超出预设参数,防止发生重大火灾,大大提高了森林及山地火灾的精准度,同时,通过接收巡更人员携带的无线电子巡更收发器巡更设备发送的巡更信号,确保巡更人员是否巡查过哪些监控台,不仅可避免巡更人员工作偷懒,加大了巡更人员的积极性,还降低了人工监视或巡查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智能防火监控系统结构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控制台
2控制器
3通信模块
4电源
5红外线传感器
6温度传感器
7摄像头
8电子巡更收发器
9中央控制计算机
10移动终端
11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安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安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42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压器线圈的绝缘结构
- 下一篇:一种正立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压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