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射频链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55022.0 | 申请日: | 2015-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4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伏奎;陈再成;张伟正;丛明;魏伟;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52/02;H04W88/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模式 射频 移动终端 射频链路 应用场景 用户操作指令 目标应用 应用程序 关联 场景 续航能力 载波聚合 单载波 可控性 可选性 双载波 功耗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射频链路控制的方法,包括:设定多种应用场景,并设定每一种应用场景关联的射频工作模式;当根据用户操作指令启动所述用户操作指令对应的应用程序时,确定所述应用程序在移动终端中运行的目标应用场景;根据所述每一种应用场景关联的射频工作模式,确定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关联的目标射频工作模式,所述目标射频工作模式包括:单载波射频工作模式、双载波射频工作模式以及载波聚合射频工作模式中的任一种;启动确定出的所述目标射频工作模式。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射频链路控制的装置。采用本发明,具有可提高移动终端的射频工作模式的可选性,提高移动终端的功耗的可控性,增强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链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业务量和数据吞吐量不断增加,第三代移动通信(The 3rd Generation Telecommunication,3G)系统已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作为3G系统的演进,LTE-Advanced是LTE的进一步演进,LTE-Advanced提出最大支持100MHz带宽。然而,现有的频谱分配技术和规划难以找到足够承载LTE-Advanced系统100MHz带宽的整段频段,因此,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组织提出使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来解决LTE-Advanced系统对频带资源的需求。
CA技术,可以很好地将多个载波聚合成一个更宽的频谱,也可以把一些不连续的频谱碎片聚合到一起,实现了最大100MHz的传输带宽,提高了终端上下行传输速率,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体验。相比于单载波网络终端,CA射频工作模式下的终端需要内置更多的射频收发电路和更复杂的调制解调程序,在终端运作时势必要产生较大的功耗,缩短了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
现有技术中,无论移动终端处于何种工作状态,移动终端只会启用单载波射频工作模式或者双载波射频工作模式,或者其支持的载波聚合射频工作模式来支撑移动终端的工作需求,无法自行根据实际工作的应用场景选择具体的射频工作模式,移动终端的射频工作模式的可选性差。由于不同的射频工作模式工作时移动终端的功耗不同,移动终端无法灵活选择具体的射频工作模式,使得移动终端的功耗可控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链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可提高移动终端的射频工作模式的可选性,提高移动终端的功耗的可控性,增强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链路控制的方法,其可包括:
设定多种应用场景,并设定每一种应用场景关联的射频工作模式;
当根据用户操作指令启动所述用户操作指令对应的应用程序时,确定所述应用程序在移动终端中运行的目标应用场景;
根据所述每一种应用场景关联的射频工作模式,确定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关联的目标射频工作模式,所述目标射频工作模式包括:单载波射频工作模式、双载波射频工作模式以及载波聚合射频工作模式中的任一种;
启动确定出的所述目标射频工作模式,以通过所述目标射频工作模式来承载所述应用程序的运行。
其中,所述设定多种应用场景,包括:
根据移动终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移动终端所属的运营商网络功能设定多种应用场景;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硬件配置信息,或者所述移动终端的软件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确定所述应用程序在移动终端中运行的目标应用场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5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