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毒生肌的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56526.4 | 申请日: | 2015-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6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超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7/00;A61K35/64;A61K3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3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毒 美容 面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排毒生肌的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色素代谢异常性皮肤病,表现为颜面部面积大小不等的对称性黄褐或淡黑色斑片,平摊于皮肤之上,抚之不碍手。祖国医学将本病称为“黧黑斑”、“肝斑”、“面尘”等。由于本病的发生既有明显的内分泌、神经系统或消化系统等功能失调的病因可循,又受到许多外界的理化因素如日晒、热幅射、外伤(搔抓、摩擦等)、接触光敏性药物或化合物、外用银制剂、汞制剂等的影响,因此一般主张内外治结合。并且由于本病的病位在皮肤,因此外治的方法成为本病治疗中的一个关键的方面。
中医美容外用增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祛斑增白,即通过祛除面上的黑斑、黑色而增白。根据《诸病源候论》中“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以及“血弱不能华肉”、“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的病机论述,具体应用的药物类别有:①祛湿药:如茯苓、白术、冬瓜子等;②祛风药:如防风、荆芥、独活、白鲜皮、白僵蚕、藁本等;③有剥脱作用的药物以加快表皮的脱落:白附子、乌梅、生柿叶等;④辛热的药物:以鼓动面部的气血运行,如细辛、川椒、白附子;⑤补益气血、活血的药物:以补气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如川芎、桃仁、麝香。二是遮掩增白,即通过用白色的药物遮掩面部的黑斑黑色。并因“以色补色”的治疗原则而认为白色的药物有增白皮肤的功效。如白石脂、钟乳粉、白珍珠、白及、白蔹、白术、黄芪、滑石、石膏、白丁香、白僵蚕、白蒺藜、白牵牛、白芷、团粉、绿豆、鹰屎白、鸬鹚粪等。以上2种方法通常结合应用。其他还有补益、润泽类药如珍珠、羊乳等;脂类、粘性药,如动物脂肪或胰脏、桃仁、杏仁、栝楼仁、鸡子白等;香味药如零陵香、麝香、甘松、三柰子、茅香等,作为非去斑增白的功效性成分适量添加,主要用于润泽皮肤、赋形、增香等。因此,祛斑美白方剂常用药物主要有:白瓜子、白芷、白僵蚕、辛夷、细辛、白蔹、白及、白附子、白术、黄芪、滑石、石膏、牡蛎、钟乳粉、白石脂、羊乳、珍珠、黄芪、鸡子白、桃仁、杏仁、瓜蒌仁、猪胰、羊胰、猪脂、羊脂、狗脂等。
中医在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中所说的风邪似可以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如现代医学认识的日晒、热幅射、接触光敏性药物或化合物、外用银制剂、汞制 剂等,均可以归结为风邪。因此,针对风邪而治的外用药还可以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配伍防紫外线、防辐射的药物。在配方中还应结合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酌情添加上述药物以使治疗有据可循。另外,对于剥脱性的药物,如附子、乌梅等,由于其皮肤剥脱作用会造成皮肤破损,易造成皮肤的色素沉着从而加重症状,应当慎用。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黄褐斑是由于黄褐斑患者皮损部位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强,黑素和黑素小体均增加,进而表现出色斑。病理状态下,真皮内巨噬细胞可吞噬滴落入真皮的黑色素体,或沉着于真皮上层,或在细胞内降解,一部分经淋巴转移。色素的产生与排泄失去平衡,并过剩地聚集在表皮细胞内的部分,就形成色素沉着。黑色素的排泄有两条途径:一是从肾内排泄,另一是经皮肤排出,即黑色素被转移到角质蛋白中,随表皮生长移行到角质层,最后随角质层周期换新而脱落。近年来患病率有上升趋势,给当今许多爱美之人精神和生活上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黄褐斑属皮肤科常见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遗传、药物与化妆品、某些慢性疾病、紫外线过度照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内分泌失调是首要发病因素。色素斑最初即可为多发性,倾向于融合形成大小不一、不规则的斑片,对称分布于曝光露出的面部。以颧部、前额、两颊最突出,有时呈蝶翼状,偶见于上唇部。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局部无炎症及鳞屑。无自觉症状,色素随季节、日晒、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可稍有变化,往往经久不退,一部分于分娩后或停服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
有关黄褐斑的外治药物,西药主要是剥脱剂(如维甲酸、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制剂、铅汞制剂、氧化剂或还原剂(如氢醌、双氧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或引起某些并发症。而中药制品则因其取材天然、安全性好、低副作用、文献资料丰富、临床疗效佳而备受青睐。中药面膜更是直达患处,在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超,未经刘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65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