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追踪电风扇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56742.9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0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徐耸;王宏兴;吕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D25/10 | 分类号: | F04D25/10;F04D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3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追踪 电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追踪电风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追踪电风扇。
背景技术
电风扇是一种人们用来解暑必不可少的设备,现在人们使用的电风扇一般都是人们自己手动控制,电风扇只能固定一个方向吹风或者是有规律的左右摆动,这样不会让人们随心所欲的去吹风,如果人们改变位置,就不能吹到风,这样还比较浪费资源,人们使用起来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追踪电风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追踪电风扇,包括底座和支撑杆,所述底座通过支撑杆和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连接杆和驱动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器内部设有摆头电机,所述驱动器右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前端设有信号处理器,所述电机右端设有风扇,所述风扇右侧设有红外线感应探头和红外线追踪装置,所述红外线感应探头电连接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电连接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电连接控制器和电机,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红外线追踪装置,所述红外线追踪装置电连接电机和摆头电机。
优选的,所述底座为圆形,且底座底面设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为三个。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之间夹角均为60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可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驱动器侧壁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风扇外壳表面设有防锈层。
优选的,所述风扇的扇片不少于2个。
优选的,所述风扇扇片表面为冷金属层结构。
优选的,所述红外线感应探头设置在风扇的圆心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追踪电风扇,通过红外线感应探头感应人们的位置,然后通过红外线追踪装置使风扇自动转向人们的方向,进行吹风,该自动追踪电风扇可以根据感知的红外线信号自动工作,不但使用方便,而且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中:1底座、2支撑杆、3控制器、4连接杆、5驱动器、6信号处理器、7风扇、8红外线感应探头、9红外线追踪装置、10电机、11摆头电机。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追踪电风扇,包括底座1和支撑杆2,所述底座1通过支撑杆2和控制器3连接,所述控制器3通过连接杆4和驱动器5转动连接,所述驱动器5内部设有摆头电机11,所述驱动器5右侧设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前端设有信号处理器6,所述电机10右端设有风扇7,所述风扇7右侧设有红外线感应探头8和红外线追踪装置9,所述红外线感应探头8电连接信号处理器6,所述信号处理器6电连接驱动器5,所述驱动器5电连接控制器3和电机10,所述控制器3电连接红外线追踪装置9,所述红外线追踪装置9电连接电机10和摆头电机11。
为了实现支撑杆2之间的稳定结构,所述支撑杆2为三个。
为了实现支撑杆2之间的稳定结构,所述支撑杆之间夹角均为60度。
为了实现电风扇可以调节高度,所述连接杆4为可伸缩结构。
为了实现防止电机过热,所述驱动器5侧壁设有散热孔。
为了实现防止风扇7外壳在热空气中生锈,所述风扇7外壳表面设有防锈层。
为了实现风扇7的风可以更大,所述风扇7的扇片不少于2个。
为了实现风扇7的扇片可以吸热,所述风扇7扇片表面为冷金属层结构。
为了实现红外线感知更准确,所述红外线感应探头8设置在风扇7的圆心处。
该自动追踪电风扇,通过红外线感应探头感应人们的位置,然后通过红外线追踪装置使风扇自动转向人们的方向,进行吹风,该自动追踪电风扇可以根据感知的红外线信号自动工作,不但使用方便,而且节约资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师范学院,未经淮南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67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