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耐磨高硬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56789.5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3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大塘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10 | 分类号: | C22C1/10;C22C2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19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耐磨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用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烤盘、炒锅、煎锅等烹饪用具的新型耐磨高硬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硬度高、热膨胀系数低、耐腐蚀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封装等领域。基于这种性质,碳化硅和铝合金的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铝合金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厨房器皿的材料,但是由于其质软、易变形、易漏、熔点低,而限制了其应用;碳化硅的高硬性能正好可以弥补铝合金的缺陷。如何将碳化硅和铝合金有机的结合起来,制备一种新型烹饪用复合材料,是目前一块研究空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供了一种新型耐磨高硬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板材具有密度小、强度大、高硬耐磨、耐腐蚀、寿命长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耐磨高硬合金材料,其制备方法为:
(1)将复合铝液熔融成液态;所述复合铝液的原料重量份分别为:
铝80~86份,铬3~5份;钴2~4份;钼1~3份;钨0.5~1.5份;硼2~4份;铁0.5~2份;锰0.2~1.2份;铜0.8~2.3份;
(2)抽真空的同时,在碳化硅基材上渗入复合铝液,真空度为-1.5~-2.0MPa,同时加热,加热温度为500~600℃,保持5~7分钟;所述碳化硅基材的厚度与渗入的复合铝液的厚度比为15~18:1;
(3)渗完复合铝液后迅速卸压,然后充入氮气或氦气,对渗入复合铝液的碳化硅材料加压至1.5~2.0MPa,加压时间5~7分钟;
(4)加压完毕后,先迅速降温,当温度<500℃时再进行自然冷却,得到所述板材。
将所述板材经过轧制或者延压工序,制备成烹饪用的锅具、高压锅、炒锅、煎锅、煎盘。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以碳化硅为基底,利用了碳化硅的高硬度、高耐磨性、高耐热性、密度底的优点,配以氧化铝的清洁无毒、容易清洗的特点,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烹饪用材料。同时添加了有益的微量金属元素,使得制备出来的复合材料晶体结构细腻,进一步提高了其耐磨性,使其不开裂、耐高温、不粘食材,可以广泛的用于制造电饭煲锅具、高压锅、炒锅、煎锅、煎盘等烹饪用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新型耐磨高硬合金材料,其制备方法为:
(1)将复合铝液熔融成液态;所述复合铝液的原料重量份分别为:
铝80份,铬5份;钴4份;钼3份;钨1.5份;硼4份;铁2份;锰1.2份;铜2.3份;
(2)抽真空的同时,在碳化硅基材上渗入复合铝液,真空度为-1.5MPa,同时加热,加热温度为500℃,保持7分钟;所述碳化硅基材的厚度与渗入的复合铝液的厚度比为15:1;
(3)渗完复合铝液后迅速卸压,然后充入氮气或氦气,对渗入复合铝液的碳化硅材料加压至1.5MPa,加压时间7分钟;
(4)加压完毕后,先迅速降温,当温度<500℃时再进行自然冷却,得到所述板材。
将所述板材经过轧制或者延压工序,制备成烹饪用的锅具、高压锅、炒锅、煎锅、煎盘。
实施例2
一种新型耐磨高硬合金材料,其制备方法为:
(1)将复合铝液熔融成液态;所述复合铝液的原料重量份分别为:
铝86份,铬3份;钴2份;钼1份;钨0.5份;硼2份;铁0.5份;锰0.2份;铜0.8份;
(2)抽真空的同时,在碳化硅基材上渗入复合铝液,真空度为-2.0MPa,同时加热,加热温度为600℃,保持5分钟;所述碳化硅基材的厚度与渗入的复合铝液的厚度比为18:1;
(3)渗完复合铝液后迅速卸压,然后充入氮气或氦气,对渗入复合铝液的碳化硅材料加压至2.0MPa,加压时间5分钟;
(4)加压完毕后,先迅速降温,当温度<500℃时再进行自然冷却,得到所述板材。
将所述板材经过轧制或者延压工序,制备成烹饪用的锅具、高压锅、炒锅、煎锅、煎盘。
实施例3
一种新型耐磨高硬合金材料,其制备方法为:
(1)将复合铝液熔融成液态;所述复合铝液的原料重量份分别为:
铝84份,铬4份;钴3份;钼2份;钨1份;硼3份;铁1份;锰0.8份;铜1.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大塘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大塘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67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铬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由钴氨络合物制备钴产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