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57002.7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7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汉塔;温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骏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吴立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触摸屏 银胶 可视区 盖板玻璃 可视 不良后果 产品外观 盖板 贴合 残留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容触摸屏。该电容触摸屏包括下线ITO层,所述下线ITO层包括下线ITO可视区和设置在所述下线ITO可视区周围的银胶块区;所述银胶块区边缘与所述下线ITO可视区边缘的距离为0.25‑0.35mm。该电容触摸屏可避免下线ITO层与盖板玻璃贴合时银胶块区边缘进入盖板可视区内,以彻底解决盖板玻璃可视区内银胶粉残留对产品外观造成的不良后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触摸屏。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和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将触摸屏应用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上,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已成为当前电子产品发展的潮流。
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容触摸屏包括贴合在一起的盖板玻璃10和下线ITO层20和柔性线路板40。如图6所示,盖板玻璃10包括盖板可视区11和设置在盖板可视区11边框位置的油墨区12。如图2及图3所示,下线ITO层20包括与盖板可视区11相对的下线ITO可视区21和设置在下线ITO可视区21周围的银胶块区22,下线ITO可视区21上设有若干平行间距设置的X方向ITO电极线24,银胶块区22上设有下线银胶线23。盖板玻璃10与下线ITO层20贴合时,盖板可视区11与下线ITO可视区21之间存在贴合公差,贴合公差约的值一般为0.2mm。
在电容触摸屏的制作工艺中,采用银胶印刷工艺在下线ITO层20的ITO可视区外印刷银胶块区22,再采用银胶曝光显影工艺制作下线银胶线23。在现有工艺中,由于银胶印刷与银胶曝光对位ITO靶标不在同一点上导致银胶块区22与下线银胶线23之间需要更大的偏移公差,使得下线银胶线23边缘到银胶块区22边缘的距离需设置在0.35-0.45mm之间,迫使银胶块区22边缘到与下线ITO可视区21边缘的距离在0.05-0.1mm,小于贴合公差的值。银胶块区22边缘到与下线ITO可视区21边缘的距离过小,容易导致下线ITO层20贴合到盖板玻璃10后,无法满足盖板可视区11与下线ITO可视区21的贴合公差而使银胶块区22边缘进入盖板可视区11,对电容触摸屏的产品外观造成不良影响。为避免贴合后银胶块区22进入盖板可视区11,对银胶块区22的印刷和曝光显影工艺操作提出极高要求,否则容易导致下线银胶线23不干净。现有电容触摸屏的下线ITO层20上的银胶块区22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银胶块区22印刷过程中,将银胶块区22印刷在两个X方向ITO电极线24之间的间隙处,其银胶曝光显影过程中,会使两个X方向ITO电极线24之间的银胶难以清除干净,容易导致银粉残留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银胶块区边缘到与下线ITO可视区边缘的距离过小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容触摸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触摸屏,包括下线ITO层,所述下线ITO层包括下线ITO可视区和设置在所述下线ITO可视区周围的银胶块区;所述银胶块区边缘与所述下线ITO可视区边缘的距离为0.25-0.35mm。
优选地,所述银胶块区边缘与所述下线ITO可视区边缘的距离为0.3mm。
优选地,所述银胶块区上设有下线银胶线,所述下线银胶线边缘与所述银胶块区边缘的距离为0.1-0.25mm。
优选地,所述下线银胶线边缘与所述银胶块区边缘的距离为0.2mm。
优选地,所述电容触摸屏还包括盖板玻璃、上线ITO层和柔性线路板;柔性线路板与上线ITO层和下线ITO层相连,上线ITO层和下线ITO线通过下线OCA光学胶贴合在一起;上线ITO层与盖板玻璃通过上线OCA光学胶贴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盖板玻璃包括盖板可视区和设置在盖板可视区边框位置的油墨区;所述盖板可视区与所述下线ITO可视区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下线ITO层包括若干平行间距设置的X方向ITO电极线,任意两个所述X方向ITO电极线之间的间隙相对位置的银胶块区上设有避空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骏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骏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70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阵列基板及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驱动装置与源极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