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铃薯微型薯有机栽培基质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57765.1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4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教义;李庆芝;杨仕栋;周光彩;毕庆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教义;李庆芝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李茜 |
地址: | 271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 微型 有机 栽培 基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马铃薯繁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微型薯有机栽培基质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栽培基质必须需要具备不带病毒病菌、通气性好、保水性好的特点,另外基质如果带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将更有利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栽培采用传统栽培基质主要是蛭石,蛭石是一种矿石资源经高温煅烧消毒制作,蛭石资源有限,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其次,蛭石使用时间长易碎,导致介质致密而失去通气性和保水性,从而失去应用价值,因此蛭石使用代数有限,而且使用次数增加基质带病后重新灭菌成本也高;另外,蛭石不具备营养价值,生产中原原种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完全需要外界补充,这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影响了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产量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马铃薯微型薯有机栽培基质及制备方法。本基质针对废弃菌棒的重复利用,有循环农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意义,与目前所采用的基质相比的优势是成本低、质量轻、可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并利于环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马铃薯微型薯有机栽培基质,有机栽培基质成份包括有机菌棒废料发酵基质与新蛭石体积比为2.5:1-1:1,所述有机菌棒废料发酵基质按质量份包括下列成份:棉子皮菌棒废料:尿素:菌种为1000:5:1,所述菌种为:10-20亿/克的北京保罗生物发酵菌种。
本发明所述棉子皮菌棒废料的颗粒小于等于1cm3。
本发明所述马铃薯微型薯有机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发酵基质的制备;(2)栽培基质的制备;
所述步骤(1)发酵基质的制备包括下列步骤:
A基质原料处理:取棉子皮废菌棒干品打碎,使菌棒颗粒最大不超过1cm3;
B微生物发酵菌种配制:按质量比把尿素和菌种混合后均匀撒入处理好的基质原料中,充分混匀备用;
C基质好氧发酵:取步骤B与尿素、菌种按比例配置好的基质原料,喷淋加足水,使含水量在70%左右,混合均匀;发酵48-60小时,使堆内温度最高升高到60度以上,但温度不超过70度;温度上升到最高点后通过揭开覆盖薄膜逐渐通风的方式使发酵基质缓慢下降,等温度降至50度以下,这时翻堆一次后继续发酵,当菌渣变成棕褐色,一捏即碎,发酵完成;
D发酵基质熟化:取步骤C的发酵基质用簿膜覆盖后堆沤2-4个月使基质熟化,然后翻堆散温使温度达到常温,干燥,使含水量达到20%,即得到有机菌渣发酵基质;
所述步骤(2)栽培基质的制备:将步骤(1)制得的发酵基质与新蛭石按体积比2.5:1-1:1配制,得到栽培基质。以后的施肥管理按照纯蛭石无土栽培规程;栽培一季后,为防止重茬栽培,将原栽培基质堆起来用广谱杀菌剂塑料薄膜覆盖杀菌,可连续使用栽培四代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基质先后连续进行了4代马铃薯试管苗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可高达98.8%以上,植株根系健壮,根系密而粗。另外,关键是本基质针对废弃菌棒的重复利用,有循环农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意义,与目前所采用的基质相比的优势是成本低、质量轻、可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并利于环保。
马铃薯微型薯理想的栽培基质须具备以下特点:不带病毒病菌、通气性好、保水性好的特点,如果带有一定的有机营养物质最佳;而以上配比好的有机栽培基质完全具备通气性好、保水性好、营养物质丰富的特点,非常适合马铃薯微型薯生产,而且废菌糠发酵基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比较充足(其全氮2400mg/kg,碱解氮175mg/kg,全磷1824mg/kg,速效磷720mg/kg,全钾4300mg/kg,速效钾702mg/kg),因此应用过程中可适节约有机、无机肥料的应用;传统蛭石栽培基质栽培两代后就容易碎化降低了使用时间,而该栽培基质颗粒大,正好弥补了基质易碎的缺陷,更利于保水肥;而且基质通过低成本的高温发酵,可较好的杀死病毒,而且通气性较好的特性利于集中用高渗透的杀菌方法除基质病虫害,利于该基质的连续多代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马铃薯微型薯有机栽培基质,有机栽培基质成份包括有机菌棒废料发酵基质与新蛭石体积比为2:1,所述有机菌棒废料发酵基质按质量份包括下列成份:棉子皮菌棒废料:尿素:菌种为1000:5:1,所述菌种为:10-20亿/克的北京保罗生物发酵菌种。棉子皮菌棒废料的颗粒小于等于1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教义;李庆芝,未经王教义;李庆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77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机爪极
- 下一篇:含有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