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土矿的正浮选捕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58490.3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4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三军;姚文明;邹松;岳琦;覃文庆;王军;刘维;张雁生;焦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018 | 分类号: | B03D1/018;B03D101/02;B03D103/04 |
代理公司: | 中南大学专利中心 43200 | 代理人: | 胡燕瑜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土矿 浮选 捕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土矿选矿领域,特别是铝土矿的正浮选捕收剂。
背景技术
我国铝土矿以一水硬铝石型为主,存在铝硅比低的特点,一般铝硅比在4左右。目前,氧化铝生产普遍采用选矿—拜耳法工艺,即通过传统方法预先脱除铝土矿中的含硅矿物,生产出铝土矿精矿,提高铝土矿资源的铝硅比,再用先进、经济的拜耳法生产氧化铝。铝土矿选矿采用正浮选脱硅工艺,捕收剂主要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用的药剂包括:油酸、妥尔油、中性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氧化石蜡皂、731、733、苯乙烯磷酸等,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捕收剂低温适应性差、浮选选择性差、铝矿物和含硅矿物分离困难、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难以保证等问题。
发明专利[CN101983777B]公开了“一种铝土矿浮选复合捕收剂”,该捕收剂由工业品级的单羧基脂肪酸、烷基羟肟酸和烷基醇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5%~15%单羧基脂肪酸、20%~55%烷基羟肟酸和30%~65%烷基醇;该发明虽然通过引入羟肟酸来增强捕收剂的选择性捕收能力,引入烷基醇来提高复合物中各组分的互溶性,但是,这种复合捕收剂在矿浆中的分散效果不佳;复合体系的稳定性差,对矿物的作用时间短,捕收能力提高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铝土矿的正浮选捕收剂,既能克服传统的油酸类捕收剂存在的选择性差、对微细颗粒的捕收能力弱等缺点,又能提高捕收剂的分散效果和稳定性,在提高捕收能力的同时减少起泡剂的用量。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土矿的正浮选捕收剂,该捕收剂由乳化剂、油酸类捕收剂、辛基羟肟酸捕收剂、煤油和水经超声波乳化而成,其质量配比为:乳化剂:油酸类捕收剂:辛基羟肟酸捕收剂:煤油:水为1:2~5:10~15:10~15:64~77,超声波发射频率为25~30kHz,超声波乳化时间为30~60min。
所述的油酸类捕收剂为油酸、油酸钠及亚油酸的一种。
所述的辛基羟肟酸捕收剂的化学分子结构式为CH3CH2CH2CH2CH2CH2CH2CONHOH。
所述的乳化剂为吐温-20、PEG-400中的一种。
本发明可适用国内外铝土矿,特别是铝硅比在3.3-3.4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该捕收剂稳定性好,在室温下能以乳浊液形式稳定存在60min,加水后乳状液滴d50基本不变化,能在矿浆浮选时间内稳定发挥作用;在矿浆的分散能力强,与矿物作用充分,提高浮选指标明显;起泡性好,泡沫细小、均匀,能减少起泡剂使用,或者不用起泡剂;捕收剂、起泡剂用量减少,降低药剂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广西崇左某铝土矿,铝土矿原矿中Al2O3的品位为46.44%,SiO2的品位为13.66%,铝硅比A/S为3.40。将矿石磨矿至粒度小于0.074mm的铝土矿占整个铝土矿的质量百分比的80%左右,磨矿时添加碳酸钠、六偏磷酸钠,之后在搅拌槽内加入正浮选捕收剂进行搅拌调浆,调浆后进入浮选槽中进行浮选。矿浆经过两次粗选作业,即对第一次粗选精矿进行再次粗选作业,第一次粗选尾矿进行扫选作业,其扫选尾矿为最终尾矿、扫选精矿循序返回至第一次粗选槽内。对第二次粗选尾矿进行扫选作业,其扫选尾矿也为最终尾矿,扫选精矿循序返回至第二次粗选槽内;对第二次粗选精矿进行精选作业,其精选尾矿循序返回至第二次粗选槽内,精选精矿为最终精矿。
所用正浮选捕收剂的组成和质量配比为:吐温-20:油酸钠捕收剂:辛基羟肟酸捕收剂:煤油:水为1:5:10:10:74,超声波发射频率为25kHz,超声波乳化时间为30min。正浮选捕收剂用量为400~800g/每吨原矿,捕收剂用量以吐温-20、油酸钠、辛基羟肟酸和煤油的质量计,原矿以原矿质量计。不添加起泡剂。
经浮选,铝土矿精矿中Al2O3的品位为65.02%,Al2O3的回收率为83.32%,SiO2的品位为7.87%,铝硅比A/S为8.26。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84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