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重要性采样技术的LDPC码打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59069.4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6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林;黄伟成;贺玉成;陈晓鹏;邱丽鹏;鲁紫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11 | 分类号: | H03M13/1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2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重要性 采样 技术 ldpc 打孔 算法 | ||
本发明中的基于重要性采样技术的LDPC码打孔方法首先利用重要性采样技术搜索出LDPC码译码过程中陷入陷阱集的错误比特位置,然后将这些错误比特位置做为一个新的选择标准,加入到之前的打孔方法中,由新设计的打孔方法构造的不同速率的码字,该LDPC码打孔方法可以适应各种信道的打孔方法,以改善LDPC码的误码率性能,在瀑布区和错误平层区都有较好的译码性能,能有效地降低了打孔码字的错误平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重要性采样技术的LDPC码打孔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信道的信道状态通常是随时间时刻变化的。传统的信道编码是采用固定的码率来传输信息,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当信道状态变差时,可能会造成传输误码率的增高;当信道状态变好时,可能会造成传输速率过慢,资源的浪费。通过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可有效的克服此缺点。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可以动态适应信道的变化,从而提高传输速率和传输可靠性,逼近Shannon容量限。即在信道状态较差时,用低码率码字和低阶调制模式传输。信道状态变好时,采用高码率码字和高阶调制模式传输。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实施的关键就是构造一系列码率不同的码字。构造不同码率的码字是通过速率兼容技术来实现的。速率兼容技术可以实现的码率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低的灵活变换,打孔是速率兼容技术的一种,其原理为,给定一个低码率母码码字,然后通过删除码字中部分校验位比特,从而来提高传输码字的码率。例如,一个给定码长为n比特的码字,传输的信息比特数为k,则该码的码率为R=k/n,将其作为母码进行打孔操作,假设一共删除了d个校验比特,则升高后的码率为R′=k/(n-d)。
2006年Ha.J首次提出一种分组排序算法。由于LDPC码主要通过迭代译码。分组排序算法选择出具有不同的迭代恢复次数的节点来打孔,根据选择的节点的个数,来构造不同码率的LDPC码。首先,把LDPC校验矩阵展开成树图形式。再根据节点在树图上的结构,把所有的节点分成n组(分别为1步可恢复节点,2步可恢复节点,...,k步可恢复节点,...),如图1所示。1步可恢复节点就是在迭代译码过程中,只需要一次迭代,就能通过(被)传递来的信息所纠正。最后将每一组的所有节点通过特定的规则排列顺序。所有的节点就变成了一个有序的序列,从第1组排列到第n组。根据需要构造的码率,从这个序列的开始端来选择打孔节点。
分组排序算法是在树图的基础上来选择打孔节点。所有的打孔节点在译码恢复的过程中,都是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树图来恢复,即在迭代译码过程中,通过树图中的未打孔节点传递给打孔节点正确信息,来纠正打孔节点。算法在选择打孔节点时,尽量较多地选择1步可恢复节点或者2步可恢复节点。这种恢复步长较短的节点,会将大量有效的校验信息集中自己身上。由于大量的有效校验信息被集中在这些节点附近,那么剩余的较长恢复步长的节点周围的有效校验信息就很少。这就造成了译码恢复时,较长恢复步长的节点译码错误的概率较大,因此,分组排序算法在选择待删除节点时,形成了一种贪婪选择的模式,即局部最优化,但整体的译码性能并不是很好。
近些年来,出现的打孔方法都是在分组排序算法的基础上改进的,有些算法增加了一些内部结构的搜索,例如停止集,环外来信息度等等。这些新的打孔方法在性能上有所提高,但方法只局限于某种特定信道,后者忽视了信道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分组排序方法性能较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可以适应各种信道的打孔方法,以改善LDPC码的误码率性能,并有效地降低了打孔码字错误平层的一种基于重要性采样技术的LDPC码打孔方法。
一种基于重要性采样技术的LDPC码打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LDPC码在某一信道下,进行仿真,找到LDPC码的性能曲线进入错误平层时的信噪比阈值;
3)在此信噪比阈值下,利用重要采样技术,对LDPC码进行错误冲击,并记录下造成LDPC码译码错误的节点位置和错误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90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