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边三角形碳纤维伸缩杆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59654.4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7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谢正春;倪受春;徐先洋;支新涛;卜祥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B7/10 | 分类号: | F16B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刘林 |
地址: | 239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边三角形 碳纤维 伸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杆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伸缩杆。
背景技术
伸缩杆因其可以变化长度,因而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现有技术中的碳纤维伸缩杆都是带锥度的圆形管,且锥度较大,均是鱼杆类型,在多层管镶嵌时外管和内层各管可相互转动。管与管之间的间隙与杆的拉出长度成反比,当拉伸到最长时产生自锁。这种传统伸缩杆的缺点在于,伸缩过程中存在着镶嵌管之间径向相对位置不一致和轴向阻力及同轴度随拉出长度改变,从而消弱了其应用效果,并制约了其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一致的等边三角形碳纤维伸缩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等边三角形碳纤维伸缩杆,伸缩杆采用碳纤维制成,由若干从外到内依次嵌套的可伸缩单管构成,每一单管具有相同的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的外形为三棱柱形状,包括位于前端的内导管、中间的接管和尾端的外导管,内导管的外形与接管的外形一致,外导管的外形大于接管的外形,并凸出于接管的外形表面;内导管的内导管孔小于接管的接管孔,内导管孔的内壁凸出于接管孔的内壁,接管孔与外导管的外导管孔一致;内导管、内导管孔、接管、接管孔、外导管及外导管孔为同轴;至少两根单管构成伸缩杆整体,外层的内导管的内导管孔与内层的接管外形动配合,内层的外导管的外形与外层的接管的接管孔动配合,在内层拉伸至最尾端时其外导管卡于其外一层的内导管孔的孔壁处。
进一步地,所述单管的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伸缩杆的各角与其轴线在伸缩过程中保持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单管的转角部的内部和外部为圆弧过渡,采用圆角结构。
进一步地,在相邻两根单管的对位置具有间隙,此间隙与相邻两单管间动配合处的微小空隙连通,单管伸缩运动中产生的高压气流通过间隙疏导,减少相对运动阻力。
本发明通过采用等边三角形的结构,其内部各层与外层的配合间隙一致性好、同轴度高、伸缩相对平稳;伸缩过程中碳纤维杆的径向位置一致、相应阻力均匀、直线度高,可广泛应用于自动伸缩臂、自动平行拉伸杆、自动侧钩悬挂杆和书画纸张拉伸杆产品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管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单管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多管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多管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内导管,2为接管,3为外导管,4为外层,5为内层,6为间隙,7为内导管孔,8为接管孔,9为外导管孔,10为转角部的内部和外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等边三角形碳纤维伸缩杆,伸缩杆采用碳纤维制成,由若干从外到内依次嵌套的可伸缩单管构成,每一单管具有相同的形状;所述单管的外形为三棱柱形状,包括位于前端的内导管1、中间的接管2和尾端的外导管3,内导管1的外形与接管2的外形一致,外导管3的外形大于接管2的外形,并凸出于接管2的外形表面;内导管1的内导管孔7小于接管的接管孔8,内导管孔7的内壁凸出于接管孔8的内壁,接管孔8与外导管3的外导管孔9一致;内导管1、内导管孔7、接管2、接管孔8、外导管3及外导管孔9为同轴;至少两根单管构成伸缩杆整体,外层4的内导管的内导管孔与内层5的接管外形动配合,内层5的外导管的外形与外层4的接管的接管孔动配合,在内层5拉伸至最尾端时其外导管卡于其外一层的内导管孔的孔壁处。
所述单管的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伸缩杆的各角与其轴线在伸缩过程中保持平行。
所述单管的转角部10的内部和外部为圆弧过渡,采用圆角结构。
在相邻两根单管的对位置具有间隙6,此间隙6与相邻两单管间动配合处的微小空隙连通,单管伸缩运动中产生的高压气流通过间隙疏导,减少相对运动阻力。
以上已将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申请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学院,未经滁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96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