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锂离子蓄电池组均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60443.2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1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余文涛;李红林;魏强;黄智;赵津晨;胡斌;邢杰;李明峰;彭云鹤;满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1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蓄电池组 均衡装置 压控电流源电路 电池单体电压 电流反馈电路 阈值比较电路 主功率电路 单体电压 电路实现 独立控制 均衡控制 控制芯片 限流电路 均衡 卫星 应用 管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锂离子蓄电池组均衡装置,包括,均衡装置包括阈值比较电路、电流反馈电路、压控电流源电路、限流电路和主功率电路;将电池单体电压限制在两个阈值之间。本发明电路实现简单,无需控制芯片,能够应用于卫星锂离子蓄电池组,均衡管理实现锂离子蓄电池组的自主均衡控制,并且利用单体电压实现单体独立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锂离子蓄电池组均衡装置,属于电池管理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蓄电池具有高的重量/体积比能量,可以提高卫星平台的载荷比,降低发射成本,同时锂离子蓄电池具有热效应小、自放电小和易于模块化等优点,在航天领域应用优势明显,正成为继镉镍和氢镍电池之后第三代航天用储能电源。
然而,锂离子蓄电池在长期充放电循环后,由于各单体自放电率、内阻、容量衰降率等存在差异,使电池组各单体荷电量差异也越来越大,呈发散趋势,容易造成电池组单体电池间性能离散型加大,从而导致整组电池寿命缩短,甚至失效。因此针对高轨卫星用长寿命锂离子蓄电池,需要采用均衡充电技术,保证单体电压的一致性。
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均衡技术,受元器件、原材料、抗辐照要求的限制,技术还未达到成熟,目前存在多种均衡方式,典型的包括E3000平台上应用的单体压差控制恒定电阻均衡电路和Boeing702平台上应用的DC-DC变换器非耗散型均衡充电技术,前者虽然硬件结构简单,然而这种均衡方案无自主管理,由整星星载软件提供集中控制,星载软件复杂。后者属于能量非耗散型均衡方式,能量损耗小,然而电路结构过于复杂,对器件一致性要求较高。因此,如何采用一种简单实用的电路实现电池的自主均衡控制,简化星载软件,同时提高均衡的可靠性,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空间锂离子蓄电池组均衡管理方法,能够应用于卫星锂离子蓄电池组,均衡管理实现锂离子蓄电池组的自主均衡控制,并且利用单体电压实现单体独立控制。
本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空间锂离子蓄电池组均衡装置,所述蓄电池组包括多个串联的蓄电池单体,每个蓄电池单体并联连接一个均衡装置;均衡装置包括阈值比较电路、电流反馈电路、压控电流源电路、限流电路和主功率电路;
所述阈值比较电路比较蓄电池单体的电压与第一阈值电压,当蓄电池单体的电压高于第一阈值电压时,输出第一驱动电流至主功率电路的第一控制端;
所述电流反馈电路对主功率电路输出的均衡电流采样,对采样电流处理后,输出反馈电压至压控电流源电路的反馈输入端;
所述压控电流源电路包括第一比较电路和PI调节电路,第一比较电路比较蓄电池单体的电压与第一阈值电压,当蓄电池单体的电压大于第一阈值电压时,输出第一电压至PI调节电路的第一输入端;PI调节电路通过调节降低两个输入端的输入电压差值,PI调节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第一电压,PI调节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作为压控电流源电路的反馈输入端,PI调节电路输出第二电压至限流电路;
所述限流电路输入第二电压,输出与第二电压对应的第二驱动电流,并限制第二驱动电流的最大值,第二驱动电流输出至主功率电路的第二控制端;
所述主功率电路包括第一达林顿管和第二达林顿管,第一达林顿管的控制端为主功率电路的第一控制端,第二达林顿管的控制端为主功率电路的第二控制端;第一达林顿管的集电极端连接电池单体的正输出端,射极连接泄放电阻的一端,泄放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达林顿管的集电极,第二达林顿管的输出端输出均衡电流,第二达林顿管的输出端经反馈电阻连接电池单体的负输出端。
优选的,第一阈值电压的取值为4.0~4.1V,对应电池单体的荷电状态为9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04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