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通信波束的方法及对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60704.0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0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邱晶;刘坚能;王晓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13 | 分类号: | H04B7/04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通信 波束 方法 对应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通信波束的方法及对应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窄波束遍历扫描法确定通信波束耗时较长以及开销较大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分别通过M个第一宽度的波束发送下行探测信号,所述M个第一宽度的波束中任意两个波束的主瓣方向不同,M不小于2;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用户设备UE返回的探测结果,并根据所述探测结果确定出N个第二宽度的波束,所述第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所述N个第二宽度的波束的集合的覆盖范围小于所述M个第一宽度的波束的集合的覆盖范围,N不小于2;所述网络侧设备分别通过所述N个第二宽度的波束发送下行扫描信号,并根据所述UE返回的扫描结果确定与所述UE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一波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通信波束的方法及对应装置。
背景技术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简称:Massive MIMO)技术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Massive MIMO技术能够减少小区间干扰和热噪声,进而提高频谱效率,增大系统容量。
目前Massive MIMO技术主要有两类实现方式:
其一,基于信道互易的波束赋形(beamforming;简称:BF)技术。在该技术中,基站使用宽波束接收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发送的导频信息,并根据不同UE的信道响应对UE的发射数据进行预编码(precoding)加权。但是该技术要求每个通道对应的物理波束必须是宽波束,且只能用于UE低速移动的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TDD)系统中。
其二,基于窄波束的BF技术。在该技术中,每个通道对应的物理波束为窄波束(即,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物理波束宽度只有几度),每个窄波束指向特定用户设备,发射数据的BF权值基于预定义的权值或慢变的权值得到。
与基于信道互易的BF技术不同,基于窄波束的BF技术既可以应用于TDD系统,又可用于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FDD)系统,应用范围很广,是一种很有前途的Massive MIMO技术。
现有技术中,基于窄波束的BF技术具体采用窄波束遍历扫描法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波束,即:基站将空间信道分为K个窄波束,依次通过每个窄波束发射扫描信号,根据UE反馈的扫描结果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波束。由于窄波束的个数k与天线个数成正比,而Massive MIMO技术中的天线的数量极多,导致上述窄波束遍历扫描法会耗费大量时间,开销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通信波束的方法及对应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窄波束遍历扫描法确定通信波束耗时较长以及开销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通信波束的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分别通过M个第一宽度的波束发送下行探测信号,所述M个第一宽度的波束中任意两个波束的主瓣方向不同,M不小于2;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用户设备UE返回的所述下行探测信号的探测结果,并根据所述探测结果确定出N个第二宽度的波束,所述N个第二宽度的波束中任意两个波束的主瓣方向不同,所述第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所述N个第二宽度的波束的集合的覆盖范围小于所述M个第一宽度的波束的集合的覆盖范围,N不小于2;所述网络侧设备分别通过所述N个第二宽度的波束发送下行扫描信号,并根据所述UE返回的所述下行扫描信号的扫描结果确定与所述UE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一波束。
上述实现方式中,网络侧设备先通过较宽波束扫描空间信道,确定出UE所在的大致空间范围(N个第二宽度的波束的集合的覆盖范围),然后,采用窄波束在确定出的大致范围内进行扫描,进而根据扫描结果确定与UE通信的窄波束。与现有技术中通过窄波束遍历扫描整个空间信道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大幅减少信道扫描的时间,减少开销,提高系统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07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