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圈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61483.9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3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耀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高新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亿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0 | 代理人: | 刘斌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密封圈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密封圈是工业生产中极为常见的密封件,其密封功能可以防止水、油、气体等介质泄漏,广泛应用于机械、管道等设备。机械密封也称端面密封,用于泵、釜、压缩机、液压传动和其他类似设备的旋转轴的密封。一般密封装置包括壳体、密封圈和端盖,组成平面摩擦副,依靠弹性构件和密封介质的压力在接触表面(端面)上产生适当的压紧力,使这两个端面紧密贴合,达到密封的效果。压缩机用大型金属密封圈,该零件属于小批量生产,其结构并不复杂,尺寸的精度均为常规要求,唯有两点难以保证:(1)以外圆为基准,密封圈正、反两个端面的圆跳动为0.03mm;(2)密封圈正面直径中365~410mm范围内,沿圆周方向粗糙度达到0.8um以下,目前加工密封圈的方法达不到图纸规定的精度要求,造成密封效果不理想,影响压缩机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过程简单,可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密封圈加工方法。
本发明密封圈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使用车床撑持夹具装夹毛坯,采用端面刀粗、精加工密封圈正面只要求尺寸;
第二步,采用外圆刀,粗、精加工密封圈外圆,留1mm加工余量,并倒角;
第三步,使用车床抱持夹具抱持密封圈外圆,选用内圆刀加工密封圈内圆,并留1mm加工余量;
第四步,采用端面刀,粗、精加工密封圈背面只要求尺寸,并采用倒角刀进行倒角;
第五步,拆卸工件,并调头采用软爪装夹工件,粗、精加工密封圈背面,留加工余量为0.5mm;
第六步,拆卸工件,使用车床撑持夹具撑持工件内孔,采用外圆刀车削密封圈外圆;
第七步,采用端面刀半精、精加工密封圈正面至厚度要求尺寸;
第八步,工件上钻床,钻密封圈正面孔;
第九步,在铣床上,采用立铣刀铣削密封圈沉孔;
第十步,检验。
本发明加工过程简单,可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密封圈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使用车床撑持夹具装夹毛坯,采用端面刀粗、精加工密封圈正面只要求尺寸;
第二步,采用外圆刀,粗、精加工密封圈外圆,留1mm加工余量,并倒角;
第三步,使用车床抱持夹具抱持密封圈外圆,选用内圆刀加工密封圈内圆,并留1mm加工余量;
第四步,采用端面刀,粗、精加工密封圈背面只要求尺寸,并采用倒角刀进行倒角;
第五步,拆卸工件,并调头采用软爪装夹工件,粗、精加工密封圈背面,留加工余量为0.5mm;
第六步,拆卸工件,使用车床撑持夹具撑持工件内孔,采用外圆刀车削密封圈外圆;
第七步,采用端面刀半精、精加工密封圈正面至厚度要求尺寸;
第八步,工件上钻床,钻密封圈正面孔;
第九步,在铣床上,采用立铣刀铣削密封圈沉孔;
第十步,检验。
本发明加工过程简单,可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高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高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14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钻杆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齿形叶根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