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设备及其腐蚀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63573.1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6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扬;程乐明;杜娟;史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设备 及其 腐蚀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临界设备及其腐蚀监测方法,涉及设备腐蚀监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超临界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超临界设备的内衬的腐蚀情况不能够被准确判断的问题。该超临界设备包括:设备壳体以及设在设备壳体内部的内衬;其中,内衬从外向内依次包括中间保护层、中间指示层以及耐腐蚀层,中间指示层中至少含有一种特征元素,所述特征元素为在所述中间指示层被腐蚀时能够溶出到所述超临界设备内部所盛载的介质中的元素。所述超临界设备腐蚀监测方法用于监测上述超临界设备的内衬的腐蚀情况。本发明提供的超临界设备用于为超临界反应提供反应场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腐蚀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设备及其腐蚀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废水、工业污泥等污染物也相应增多,而处理这些污染物所应用的超临界水氧化技术需要在高温(大于500℃)、高压(大于23MPa)等苛刻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在这种反应条件下,超临界设备内部所盛载的介质会对超临界设备的内衬造成一定的腐蚀和磨损,当超临界设备的内衬的腐蚀或磨损的程度较严重时,就会发生超临界设备突然破裂,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对超临界设备中内衬结构的设计,以及对超临界设备使用情况的监测一直是化工企业关注的焦点。
目前,超临界设备中的内衬一般包括耐腐蚀层和中间保护层,而这种结构的内衬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能够测得其平均腐蚀速率,再根据平均腐蚀速率来判断内衬的腐蚀情况,这样就容易出现内衬的腐蚀情况不能够被准确判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临界设备及其腐蚀监测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超临界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超临界设备的内衬的腐蚀情况不能够被准确判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临界设备,包括:设备壳体以及设在所述设备壳体内部的内衬;其中,所述内衬从外向内依次包括中间保护层、中间指示层以及耐腐蚀层,所述中间指示层中至少含有一种特征元素,所述特征元素为在所述中间指示层被腐蚀时能够溶出到所述超临界设备内部所盛载的介质中的元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超临界设备腐蚀监测方法,用于监测上述超临界设备的内衬的腐蚀情况,所述超临界设备腐蚀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所述中间指示层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以及所述耐腐蚀层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确定所要监测的特征元素,所述特征元素为在所述中间指示层被腐蚀时能够溶出到所述超临界设备内部所盛载的介质中的元素;
步骤102,监测所述超临界设备内部所盛载的介质中所述特征元素的含量;
步骤103,根据所述超临界设备内部所盛载的介质中所述特征元素的含量的变化判断所述内衬的腐蚀程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超临界设备中,随着其内部的超临界反应的进行,超临界设备内部所盛载的介质会依次将耐腐蚀层、中间指示层以及中间保护层腐蚀失效;在耐腐蚀层被腐蚀失效后,超临界设备内部所盛载的介质开始对中间指示层进行腐蚀时,由于中间指示层中至少含有一种特征元素,且在中间指示层被腐蚀时,特征元素能够溶出到超临界设备内部所盛载的介质中,使得超临界设备内部所盛载的介质中特征元素的含量发生变化;这样随着中间指示层的腐蚀程度加大,在不同的腐蚀阶段,超临界设备内部所盛载的介质中特征元素的含量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超临界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只需监测其内部所盛载的介质中特征元素含量的变化,就能够准确的判断出超临界设备的内衬的腐蚀情况。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临界设备的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35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