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蚕饲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65304.9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0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何静;余文中;罗会贤;罗朝斌;王贤玉;岳宣;孙运朋;杨胜特;胡仕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蚕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程新敏 |
地址: | 563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蚕 饲育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蚕饲育装置及饲育方法。本发明采用自行设计的蚕匾构成稚蚕饲育结构及壮蚕饲育结构,并提供了一套与之搭配使用的家蚕饲育方法,这样的结构不仅要求能满足蚕生长发育的饲育温湿度等气象环境,同时也要满足蚕儿活动所需的蚕座面积,能使蚕室内及蚕座内的消毒药效发挥充分,消毒杀菌效果好;同时,利于蚕座内感温均匀、通风良好,蚕儿发育整齐,增强蚕体质。既防止蚕座潮湿,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或蔓延,又防止蚕座过厚而发烧、发蒸等,诱导蚕病的发生;同时,既避免了在除沙过程中蚕受机械创伤,蚕病创伤感病发生机率也随之减少,也能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工作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蚕业科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家蚕饲育装置及饲育方法。
背景技术
省力化、低成本、高效益是现代蚕业的发展方向,养蚕用具改革是广大的蚕业工作者对养蚕的各个环节加以改革和创新。目前,在家蚕的饲育方法中主要采用的蚕匾作为养蚕用具,现在蚕匾主要是采用竹篾或苇子等编成,是我国传统的饲育形式,蚕匾常见的有大圆匾(直径70-110cm)和方匾(长70-110cm×宽60-80cm×高4-7cm),虽然在规格大小及材质上异同,但是现行的蚕匾95%以上为实心匾,其蚕匾自身重量2-4㎏,使用起来也较费劲费工,在饲育中相对来说,蚕座较潮湿;同时,蚕座内也易蒸热发热,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与传播,增加蚕座内交叉感染机会,蚕儿发病机率高,用于蔟中不结茧蚕率相对较高,黄斑茧等污染茧有所增加,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而且现在的小蚕饲养中技术操作也不规范,相关技术标准研究系统的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家蚕饲育装置及饲育方法,它能有利于调节饲育的温湿度,易消毒, 易加温, 省燃料, 省工,省成本, 操作方便及安全等,从而提高了养蚕效率和蚕茧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家蚕饲育装置,包括蚕匾,蚕匾的组成包括矩形结构的边框,在边框的底部固定有养殖网,在养殖网的顶面铺设有垫底层;
1)稚蚕饲育结构:另设有蚕台,蚕台的长度为边框宽度的2-5倍,蚕台的宽度等于边框的长度,蚕台的高度为25-30cm ;在每个边框的底部设有高度为为3cm、长为12-18cm,上下两个蚕匾之间通过底脚堆叠,最底部的蚕匾通过底脚置于蚕台顶面;
2)壮蚕饲育结构;另设有蚕架,将无底脚的蚕匾直接放置在蚕架上、且不叠放。
所述的边框长为95-110cm,宽度为65-75cm,高度为2.5-3cm。
所述的养殖网的孔径为1.5-1.8cm,丝径为0.25-0.30cm。
在所述的蚕台的顶面预留一个空位操作区,操作区的面积与形状与蚕匾对应,其余部分为堆叠区。
家蚕饲育方法,包括稚蚕的饲育与壮蚕的饲育;
1)稚蚕的饲育:
a)一龄蚕的饲育:在稚蚕饲育结构的每个蚕匾内收蚁饲养,并在每个蚕匾蚕座上只盖上防干纸,每日给桑2-3次;
b)二龄蚕的饲育:在稚蚕饲育结构的最顶部、底部各放置1个垫好底层的空蚕匾,待给桑结束后,用一张大的防干纸从上往下盖两侧即可,每日给桑2-3次;
c)三龄蚕的饲育:在饲育三龄蚕的蚕匾上也不用盖防干纸,待给桑结束后,每撂的底部及顶部各放置1个垫好底层的空蚕匾即可,每日给桑2-3次;
2)壮蚕的饲育;将4-5龄蚕放置在壮蚕饲育结构中饲育,每日给桑2~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蚕业研究所,未经贵州省蚕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53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乳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发酵床生态养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