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65488.9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6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金旭;梁鹏;吴维果;吴晓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聚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陈丽君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属于石墨烯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其中碳原子以sp2杂化形成蜂窝状六角平面结构。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力学和电学性能,在电子学、磁学、光学和生物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自2004年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以来,受到了物理、材料和化学等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2010年石墨烯的发现者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石墨烯的制备、性能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相关学者关注的热点。石墨烯产品的制备方法多样,但是存在一些弊端,尤其是在制备过程中难以控制产品质量和产率,生产过程中的加工条件稍微变化如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就会给产品的质量和产率带来很大影响,因此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工艺简单且易于操作,制备条件对石墨烯产品的质量和产率影响较小,产品质量和产率易于控制,适合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1)将石墨原料、分散剂和辅助插层剂混合均匀后加入高压反应釜内,所述分散剂与石墨原料的质量比为0.01-20∶1,所述辅助插层剂与石墨原料的质量比为0-5∶1;(2)待高压反应釜内的温度达到32-90℃后,将气态CO2泵入高压反应釜内,待高压反应釜内的压力达到7.4-30MPa后,CO2流体达到超临界状态,超临界CO2开始循环流动,待循环流动时间达到10-300min后,快速卸压至常压;(3)重复步骤(2)1-20次,使物料经过多次加压卸压;(4)然后再将物料泵入超声波反应釜中进行超声反应,超声功率为50-5000W,超声时间为5min-5h;(5)最后将物料进行喷雾干燥即可得到石墨烯粉末,喷雾干燥的温度为50-300℃。
上述的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石墨原料为天然鳞片石墨、石墨粉、可膨胀石墨或膨胀石墨中的一种。
上述的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分散剂为芘、1-芘丁酸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辅助插层剂为水、乙醇、二甲基甲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所制备的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和机械性能,可以大幅度提升聚丙烯树脂的机械强度、导热性能和抗静电性能,提高塑料的附加值。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当石墨烯添加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20%时,石墨烯/聚丙烯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小于100Ω,导热系数大于8W/m?K,拉伸强度大于80MPa。该方法属于物理剥离过程,处理条件温和,不会破坏石墨烯的质量,两次物理剥离过程使得石墨被剥离程度较深,可以降低石墨烯的层数,提高单层石墨烯的产率,最终得到高质量的石墨烯。所述方法的制备条件对石墨烯产品质量和产率影响较小,产品质量和产率易于控制,适合规模化生产。另外本发明所述方法所用原料来源易得,均为工业级产品,成本低廉,且生产过程无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将天然鳞片石墨、芘和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均匀后加入高压反应釜内,所述芘与天然鳞片石墨的质量比为0.1∶1,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与天然鳞片石墨的质量比为5∶1,待高压反应釜内的温度达到32℃后,将气态CO2泵入高压反应釜内,待高压反应釜内的压力达到30MPa后,CO2流体达到超临界状态,超临界CO2开始循环流动,待循环流动时间达到10min后,快速卸压至常压,然后再将物料泵入超声波反应釜中进行超声反应,超声功率为50W,超声时间为5h,最后将物料进行喷雾干燥即可得到石墨烯粉末,喷雾干燥的温度为50℃。
将以上制备的石墨烯粉末和聚丙烯混合均匀,石墨烯粉末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通过熔融共混制备石墨烯/聚丙烯复合材料,测得的复合材料性能数据见以下见表1。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聚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聚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54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容级磷酸的纯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