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齿轮驱动式双相外凸轮激波汽车差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67683.5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2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梁尚明;陈飞宇;徐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48/14 | 分类号: | F16H48/14;B60K1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驱动 式双相外 凸轮 激波 汽车 差速器 | ||
1.内齿轮驱动式双相外凸轮激波汽车差速器,主要由外齿内中心轮(1)、左半轴架(2)、圆锥滚子轴承(3)、右半壳(4)、移动式套筒滚柱(5)、右半轴两相外凸轮(6)、深沟球轴承(7)、螺钉(8)、深沟球轴承(9)、滚针(10)、端块(12)、销(13)、滚针套筒(14)、滚针(15)、销轴(16)、深沟球轴承(17)、套筒垫片(18)组成,其特征在于:摒弃了传统汽车差速器的行星齿轮系统,代之以“外齿内中心轮一滚柱一两相外凸轮”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外齿内中心轮(1)、左半轴架(2)、移动式套筒滚柱(5)、右半轴两相外凸轮(6),以此系统实现差速,构成了差速器机构;外齿内中心轮(1)的外部是直齿圆锥齿轮、内部是具有多个凸出部分的内齿轮,其凸出部分的个数即为外齿内中心轮(1)的齿数,记为Z1,故外齿内中心轮(1)既是主减速器的一个锥齿轮,又是差速器机构中的内齿轮,外齿内中心轮(1)将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有机地合为一体,外齿内中心轮(1)与右半壳(4)通过螺钉(8)固定联接成一个整体并由一对圆锥滚子轴承(3)支撑在机架上;左半轴架(2)的左端为左半轴,左半轴架(2)的左端与左边车轮(19)相固联、右端装于外齿内中心轮(1)的内齿轮中,左半轴架(2)的右端为套筒结构,沿该套筒周向开有Z2个径向导槽,该导槽内装有移动式套筒滚柱(5),左半轴架(2)由一对深沟球轴承(17)支撑在外齿内中心轮(1)中;外齿内中心轮(1)的内齿轮齿廓曲线是移动式套筒滚柱(5)一方面随左半轴架(2)转动,另一方面又在左半轴架(2)的径向导槽中移动的过程中所处一系列位置的包络线;右半轴两相外凸轮(6)的左端为两相外凸轮,该两相外凸轮自身形状呈180°中心对称,自身质量完全平衡,其轮廓曲线为标准椭圆曲线,或为双相余弦曲线,或为双偏心圆弧曲线,右半轴两相外凸轮(6)内嵌于左半轴架(2)的右端套筒结构内,右半轴两相外凸轮(6)的右端为右半轴,右半轴两相外凸轮(6)通过右半轴与右边车轮(20)固联在一起,右半轴两相外凸轮(6)的左端通过深沟球轴承(9)支承于左半轴架(2)之内,右端通过深沟球轴承(7)支承于右半壳(4)之内;上述移动式套筒滚柱(5)由端块(12)、销(13)、滚针套筒(14)、滚针(15)、销轴(16)组成,端块(12)和销轴(16)的大端均为长方块结构,滚针套筒(14)被端块(12)和销轴(16)的大端限制在销轴(16)上,并与销轴(16)通过滚针(15)组成转动副;在左半轴架(2)的右端套筒结构的径向导槽内壁上沿径向开有用以装滚针(10)的沟槽,在该沟槽内装有若干根滚针(10),移动式套筒滚柱(5)装在左半轴架(2)的右端套筒结构的径向导槽内,其端块(12)和销轴(16)的大端可在左半轴架(2)的径向导槽中径向移动并通过导槽内的若干根滚针(10)与左半轴架(2)的径向导槽组成滚动联接关系,使移动式套筒滚柱(5)与左半轴架(2)之间的接触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移动式套筒滚柱(5)的滚针套筒(14)的外圆柱表面与外齿内中心轮(1)的内齿轮齿廓和右半轴两相外凸轮(6)的外轮廓分别相啮合各组成一个滚动高副;外齿内中心轮(1)的齿数Z1和移动式套筒滚柱(5)的数目Z2相差为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齿轮驱动式双相外凸轮激波汽车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外齿内中心轮与移动式套筒滚柱、移动式套筒滚柱与右半轴两相外凸轮均为多齿啮合,故重合度大,承载能力大,可实现大功率、大扭矩差速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齿轮驱动式双相外凸轮激波汽车差速器,其特征在于:移动式套筒滚柱与外齿内中心轮、左半轴架及右半轴两相外凸轮之间均为滚动摩擦联接,故本发明差速器的传动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768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