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泄露隐私的大数据安全融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68103.4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0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周雍恺;柴洪峰;何朔;何东杰;刘国宝;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星;付曼 |
地址: | 2001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泄露 隐私 数据 安全 融合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数据安全融合方法,包括:第一方与第二方就关联字段、各自所需的数据项以及排序规则进行协商;基于各自所需的数据项分别从第一数据集、第二数据集中筛选出第一待融合数据集、第二待融合数据集;依据排序规则分别对第一待融合数据集、第二待融合数据集进行排序,并将关联字段对应的数据分别从第一待融合数据集、第二待融合数据集中剔除;将第一待融合数据集、第二待融合数据集提交到第三方计算平台,以形成已融合数据集;第三方计算平台对已融合数据集进行分析计算,生成结果数据集。其在实现大数据融合的同时,有效防止隐私数据的泄露,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了信息的共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数据安全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出台,各产业之间的大数据融合需求愈发迫切。然而,一方面,不同的机构对于大数据共享持欢迎的态度,引入不同类型数据的融合可以产生新的分析结果,数据价值将因此产生乘数效应;另一方面,双方对于在数据融合的过程中隐私数据的泄露存在担忧,因为最终的分析结果往往只是一个统计性结论,而在大数据融合计算的过程中却不得不将数据所有的条目细节都暴露于对方。该问题已经成为产业间大数据协作与共享的一大障碍。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期望获得一种有效屏蔽隐私数据的、可靠的大数据安全融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屏蔽隐私数据的大数据安全融合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数据安全融合方法,用于将第一方存储的第一数据集与第二方存储的第二数据集进行融合,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第一方与第二方就关联字段、各自所需的数据项以及排序规则进行协商;b)、基于各自所需的数据项分别从第一数据集、第二数据集中筛选出第一待融合数据集、第二待融合数据集;c)、依据排序规则分别对第一待融合数据集、第二待融合数据集进行排序,并将关联字段对应的数据分别从第一待融合数据集、第二待融合数据集中剔除;d)、第一方、第二方分别将第一待融合数据集、第二待融合数据集提交到第三方计算平台,以形成已融合数据集;e)、第三方计算平台对已融合数据集进行分析计算,生成结果数据集。
优选地,第三方计算平台分别独立于第一方以及第二方。
优选地,在分析计算完成后,将第一待融合数据集、第二待融合数据集从计算系统中删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数据安全融合方法,在实现大数据融合的同时,有效防止隐私数据的泄露,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了信息的共享,拓宽了大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此外,上述大数据安全融合方法实施简单、实现成本低,利于在业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大数据安全融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依照本发明所公开的各实施例,第一方在第一数据库中存储第一数据集,第二方在第二数据库中存储第二数据集。
第一、第二数据集分别记录不同的信息,例如多个用户分别在不同场合的活动信息。第一、第二数据集具有信息的交集,例如,用户的身份信息,其可以提取出来作为关联字段。
本发明提供对第一、第二数据集进行大数据融合的各种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大数据安全融合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第一方与第二方就关联字段、各自所需的数据项以及排序规则进行协商。
具体地,第一方与第二方进行协商会话,并就关联字段、各自所需的数据项以及排序规则达成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81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射频识别系统阅读器
- 下一篇:一种信息认证方法及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