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390铝合金铸锭均匀化退火热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68225.3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3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梁博;徐骏;张志峰;高明伟;冯京;李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22F1/04 | 分类号: | C22F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琨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390 铝合金 铸锭 均匀 退火 热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390铝合金铸锭均匀化退火热处 理工艺。
背景技术
A390铝合金由于具有热膨胀系数小、体积稳定性高、铸造性能与焊接性能好、并具有优 良的耐磨耐蚀性能和一定的高温强度,因而被广泛用于制动鼓、汽车轮毂、发动机转子、斜 盘等耐磨件,是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等发动机系统的首选材料之一,是商业应用最广泛 的过共晶铝合金。但该合金的常规凝固组织由初生硅和共晶组织组成,初生硅一般呈粗大的 板片状、多角形块状和五瓣星状,共晶硅呈粗针状,严重影响合金的力学性能。因此,改善 初生硅和共晶硅的形态、细化初生硅的尺寸是提高过共晶铝硅合金力学性能和改善切削加工 性能的重要途径。
采用电磁搅拌-半连续铸造技术制备出了初生硅细小、分布均匀、形貌为近球状的A390 铝合金铸锭,但是通过对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分析,发现共晶硅形貌差、存在偏析现象, 再加上铸态合金中残余应力的存在,使合金硬度高,加工性能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390铝合金铸锭均匀化退火热处理工艺,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A390铝合金铸锭的制备方法为:
(1)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A390铝合金置于电阻加热炉或电磁感应加热炉中熔化成合金 熔体,当熔体温度上升到830~900℃时将其转移到中间包内,添加熔体清渣剂,充分搅拌并 保温20~30分钟后扒去浮渣;
(2)当熔体温度降到800~820℃时,添加质量百分比为1‰~6‰的变质剂,搅拌均匀, 保温20~50分钟;
(3)当熔体温度降到780~800℃时,添加质量百分比为2‰~10‰的精炼剂,充分搅拌, 保温15~20分钟后扒去浮渣;
(4)对合金熔体进行除气处理:向熔体中通入气压为0.01MPa的气体,保温10~15分钟, 除气完毕后熔体静置孕育30~40分钟;所述气体为六氯乙烷、氮气或氩气;
(5)加热熔体到800~820℃后采用电磁搅拌方法进行半连续铸造,结晶器内的熔体温度为 730~760℃,电磁搅拌器的搅拌电流为20~100A,搅拌频率为5~100Hz,连铸机的连铸速度 为30~800mm/min,冷却水温度为室温,流量为10~500L/min。最终得到A390铝合金铸锭。
将采用如上所述的电磁搅拌-半连续铸造技术获得的A390铝合金铸锭放入加热炉中,加 热至350~500℃,保温2~8h,然后随炉冷却至250℃,最后出炉空冷。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炉为电阻炉。
本发明的均匀化退火热处理工艺可使A390铝合金铸锭的布氏硬度从130HB降至70HB 以下,延伸率从2.5%增加至8%以上,组织中共晶硅由粗针状转变成细小的球状,分布均匀, 明显改善了加工性能。
A390铝合金铸锭的均匀化退火过程,实质是原子扩散的过程,对于高硅铝合金,硅具有 较大的扩散系数,它们在铝中的扩散比较快。由裴克第一扩散定律得知,影响元素扩散系数 D的因素,必将影响均匀化过程,而扩散系数D与均匀化退火温度呈正比关系,温度越高, 扩散越快,越充分,均匀化过程中,这些分布在晶界和枝晶间的共晶硅溶解、析出、球化, 由粗针状转变成近球状,并通过原子扩散使基体α-Al相成份均匀化,提高其机械性能,消除 残余应力。
均匀化退火过程中,不发生相变,原子的扩散只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晶界的大量缺陷 及夹杂妨碍了晶粒间的原子交换,晶界难以迁移,所以均匀化退火过程中初生硅的尺寸变化 不明显,但是温度不能过高,否则容易发生过烧,合金性能反而降低。保存时间越长,原子 扩散越充分,合金中的共晶硅由粗针状转变成细小的近球状,分布均匀性也得到提高,再加 上合金中非平衡相的溶解消失,以及残余应力的消除,使合金的硬度明显降低。
在保温的开始阶段合金铸锭的硬度降低很快,保温一段时间后硬度降低速度变慢。这是 由于均匀化有自动减缓的倾向,均匀化过程只在退火前一段时间进行得最剧烈,随后不断变 慢。因此,过分地延长保温时间效果不明显,同时会增加合金铸锭的氧化损失,降低设备生 产能力,增加热能消耗。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82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