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68371.6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6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豪;薛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姗姗 |
主分类号: | H02J7/32 | 分类号: | H02J7/3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终端 充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已拥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移动终端大都具有体积小的特点,以方便用户随时携带,然而,由于移动终端体积小的限制,使得移动终端的电池的体积也相应受到了限制,而通常电池的体积越小,电池的蓄电能力也越弱,故目前小体积的移动终端普遍存在续航能力低的缺陷。
目前并没有相关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小体积的移动终端续航能力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用于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利用转换得到的电能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池充电。
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包括:
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通过导热材料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包括:
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具体为:
基于赛贝克效应,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具体为:在移动终端未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热能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热电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热能获取模块获取到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充电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热电转换模块转换得到的电能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蓄电池充电。
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能获取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连接;
所述热能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能获取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连接;
所述热能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电转换模块具体用于:基于赛贝克效应,将获取的热能转换为电能。
基于本发明第二方面,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能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移动终端未接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由上可见,本发明通过对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后对该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既降低了能量浪费,又提高了移动终端电池的续航能力,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通过对移动终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的回收,能够避免因移动终端机体温度过高而带来的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自充电方法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姗姗,未经石姗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83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牛蒡的高产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SOI芯片的压力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