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腰肌劳损的外敷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69245.2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2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梁振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振权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K9/06;A61P21/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但玉梅 |
地址: | 530207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腰肌劳损 外敷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腰肌劳损的外敷中药。
【背景技术】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时轻时重,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其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目前市场上的西医疗法,一般采用封闭疗法以及使用消炎止痛药,对腰肌劳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治标不治本、无法根治,病情容易出现反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外敷中药,针对腰肌劳损病患者有显著疗效,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腰肌劳损的外敷中药,所述外敷中药主要由麦冬、党参、苏子、桔梗、藿香、白附子、砂仁、茅根、王不留行、马兜铃、三七组成。
优选地,各原料按如下重量份组成:麦冬20~26份,党参20~24份,苏子9~15份,桔梗8~14份,藿香18~28份,白附子11~15份,砂仁12~20份,茅根15~25份,王不留行17~31份,马兜铃11~22份,三七13~21份。
优选地,各原料按如下重量份组成:麦冬20~23份,党参20~22份,苏子9~12份,桔梗8~11份,藿香18~23份,白附子11~13份,砂仁12~16份,茅根15~20份,王不留行17~24份,马兜铃11~17份,三七13~17份。
优选地,各原料按如下重量份组成:麦冬23~26份,党参22~24份,苏子12~15份,桔梗11~14份,藿香23~28份,白附子13~15份,砂仁16~20份,茅根20~25份,王不留行24~31份,马兜铃17~22份,三七17~21份。
该外敷中药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桔梗、白附子放入酒中炮制,夏天炮制十二天以上,冬天炮制十五天以上,然后取出晾干并打磨成粉;
2)将麦冬、党参、苏子、藿香、砂仁、茅根、王不留行、马兜铃、三七洗净晾干后打磨成粉;
3)将步骤1)、步骤2)制得的粉末混合加入2~3倍于粉末总重量的水并熬成糊状。
用法:将药敷于患处,早晚各一次,敷用时将敷用药量1/4体积的醋与药物混合后再敷能增强药效。
本发明外敷中药从患处渗入体内,药物有效成分渗透率较高,能够促进人体自身修复患处受伤的肌肉及根除炎症,从根本上治疗腰肌劳损病症,防止病情发生反复,对于根治腰肌劳损具有良好的效果。
不良反应:本品偶有过敏不良反应,有过敏体质的病人慎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传统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下,精选出各原料药及其配比,有助各种单品的功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增强药效和治疗作用,药物有效成分渗透率较高,能够促进人体自身修复患处受伤的肌肉及根除炎症,从根本上治疗腰肌劳损,对腰肌劳损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标本兼治,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安全可靠。
本发明中各原料的相关特性如下: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效。用于燥咳痰稠,劳嗽咯血,口渴咽干,心烦失眠。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之效。用于中气不足,食少便溏,咳喘气短,津伤口渴,血虚萎黄,心悸头晕。
苏子,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效。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桔梗,性平,味辛、苦,归胃经,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之效。咳嗽痰多,胸闷不畅,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之效。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白附子,味辛,性温。归胃、肝经。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之效。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唱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砂仁,味辛,性温,入脾、胃经。有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之效。用于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振权,未经梁振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92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