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现代农业害虫自动监测预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510869589.3 | 申请日: | 2015-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4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陶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杰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6Q50/02;A01M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计算 数据 现代农业 害虫 自动 监测 预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害虫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是物理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是利用具有生物效应的电、声、光、磁、热、核等物理因子操控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及其生长发育,促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对化学农药、化学肥料、抗生素等化学品的依赖以及自然环境的束缚,最终获取优质、高产、无毒农产品的环境调控型农业。
而农业物联网一般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之根本。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害虫防治是农作物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实现对害虫识别和数量信息的准确获取是害虫预测预报的首要工作。如果没有正确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害虫的数量动态、害虫的危害程度就不可能进行准确的预测,更不能保证害虫防治经济阈值的正确执行。
传统的害虫识别与计数主要应用人工识别法、田间调查法、诱集法等,人工识别与计数农田害虫由于田间环境复杂、不稳定等因素严重存在着识别率低、计数准确性差、田间任务劳动强度大、非实时性等缺点,该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农田害虫发生严重状况的监测要求;田间调查法耗时、费力,且数据的调查、记录、上报的环节多,监测人员的工作量大,主观因素影响大,数据应用的时效性差,影响害虫的准确预测预报,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求。为了解决害虫识别、数量数据获取上费时、费力的问题,科学家不断探索害虫自动识别与计数的新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的发展,害虫自动识别与计数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害虫自动识别与计数技术主要有声音信号、图像技术、红外传感器等,这些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害虫自动识别与计数的效率,促进精准农业的实施,减少害虫为害带来的损失,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水平。然而,红外计数方法虽然速度快,可以记录被诱捕的昆虫数量,但在害虫种类识别上较弱,并且容易受到其它落入物的干扰。图像处理方法由于田间诱捕害虫姿态各异,与标准样本之间存在差别,基于标准姿态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器训练,容易导致分类器泛化能力弱,同时,实际田间害虫自动诱捕过程中,害虫个体之间会存在粘连等现象,不利于害虫的识别与数量统计。
综上所述,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自动获取害虫动态数量的方法,获取害虫体型大小、数量、被诱捕时刻等多源信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提高害虫监测和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轻基层植保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提高效率。确保为用户提供可靠的防治依据,为精准农业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以上叙述本发明是想基于物联网技术自动监测农田害虫情况,并且将各个农田采集的害虫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最后真正实现农田害虫的自动化检测、自动化预警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现代农业害虫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农田害虫动态数量的实时监测,然后根据各个农田害虫数量的比较提醒农田负责人对害虫数量严重的农田及时喷洒农药。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现代农业害虫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包括云服务器、智能手机和多个诱虫灯;
所述的诱虫灯包括防雨盖、LED灯体、接虫装置、双层加密高压电网;防雨盖设置于LED灯体的上方,接虫装置设置于LED灯体的下方,双层加密高压电网设置于LED灯体外围;所述的诱虫灯还包括害虫计数单元、风扇、接虫袋;所述的害虫计数单元包括无线通信模块、GPS定位模块、控制器、恒压源、模数转换单元、N+1个金属丝、N个相同阻值的串联电阻、风压电阻;N≧4;
N个相同阻值的串联电阻的总阻值等于分压电阻的阻值,恒压源的电压小于等于5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杰,未经陶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695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