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取粉式3D打印机铺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71716.3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7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党金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9C64/153 | 分类号: | B29C64/153;B29C64/321;B22F3/105;B33Y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3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铺粉 出粉口 供粉箱 滑板 铺粉系统 粉箱 双向自动 系统利用 成型缸 弹簧 腹腔 刮刀 换刀 漏出 取粉 箱中 铺平 返回 制造 | ||
自取粉式3D打印机铺粉系统,属于增材制造领域;该系统利用多功能铺粉箱的铺粉运动巧妙取粉,实现双向自动换刀铺粉;当铺粉箱后退、退至与滑板接触后,铺粉箱就推动滑板一同后退,直至供粉箱的出粉口打开,供粉箱的出粉口打开后,待用粉就从供粉箱的腹腔中漏到铺粉箱中,至漏满;铺粉箱返回时,滑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又将供粉箱的出粉口关闭;当铺粉箱前进时,铺粉箱内的待用粉从铺粉箱下端的出粉口漏出,并通过其下部的刮刀使待用粉在成型缸上面铺平;结构独特,成本低、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领域,尤其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而形成工件的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采用不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成型工艺,3D打印机的结构和原理也有所不同,逐层铺粉烧结成型、或逐层铺粉固化成型的3D打印机,是目前结构较为成熟的3D打印机之一,包括金属粉和非金属粉3D打印机。图1、图2是3D打印机示意图,通常其主要结构由供粉装置1、铺粉刮刀装置7、成型缸系统6、烧结(或固化)装置8、收粉腔5以及控制系统、冷却和气循环系统等构成;打印零件的步骤主要有三步,第一步:送粉;供粉装置1将粉料送到铺粉刮刀装置7的刮刀前面。第二步:铺粉;铺粉刮刀装置7的刮刀水平移动,将待用粉2铺平。第三步:烧结(或固化);烧结(或固化)装置8工作,将实用粉料烧结(或固化)。实际中,这三步是机器长时间重复循环的工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意一次出现问题,所打印的零件就会报废;当前公知的供粉、铺粉装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效率低、还存有供粉不可靠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3D打印机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取粉式3D打印机铺粉系统,该系统借用铺粉箱的铺粉运动巧妙取粉,并实现双向铺粉,结构简单,效率提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自取粉式3D打印机铺粉系统包括供粉装置和铺粉刮刀装置;供粉装置置于铺粉刮刀装置上方的后部,其供粉箱(101)固装在机架(100)上,供粉箱(101)的下方设有出粉口,出粉口下方是滑板(103),滑板(103)嵌装在导槽(或称导轨)内,滑板(103)能够沿导槽滑动,滑板(103)后部是弹簧(102),滑板(103)在弹簧(102)的作用下始终处于前部,并使供粉箱(101)的出粉口保持常闭状态;铺粉刮刀装置置于成型缸系统上方,其铺粉箱(701)通过导轨(11)与机架(100)连接,铺粉箱(701)在行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沿导轨(11)前后往复运动,铺粉箱(701)的下部装有刮刀;当铺粉箱(701)后退、退至与滑板(103)接触后,铺粉箱(701)就推动滑板(103)一同后退,直至供粉箱(101)的出粉口打开,供粉箱(101)的出粉口打开后,待用粉(2)就从供粉箱(101)的腹腔中漏到铺粉箱(701)中,至漏满;铺粉箱(701)返回时,滑板(103)在弹簧(102)的作用下,又将供粉箱(101)的出粉口关闭;当铺粉箱(701)前进时,铺粉箱(701)内的待用粉(2)从铺粉箱(701)下端的出粉口漏出,并通过其下部的刮刀使待用粉(2)在成型缸上面铺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多功能铺粉箱的铺粉运动巧妙取粉,实现双向自动换刀铺粉,结构独特,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3D打印机主机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自取粉式3D打印机结构示意图-烧结(或固化)状态。
图4是自取粉式3D打印机结构示意图-铺粉状态。
图5是铺粉刮刀装置局部放大示意图-铺粉状态。
图6是供粉装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自取粉式3D打印机结构示意图-换刀状态。
图8是铺粉刮刀装置局部放大示意图-换刀状态。
图9是自取粉式3D打印机结构示意图-取粉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17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