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变速器渗碳淬火齿轴用热轧棒材制造新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72137.0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8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马群;冯桂萍;李涛;李刚;刘金鑫;王志才;郭晓俊;顾文涛;巴俊波;贾翰;丁克阵;康恬;魏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4 | 分类号: | C22C38/54;C22C38/50;C22C38/48;C22C38/46;C22C38/44;C21C5/52;C21C7/10;C21D8/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孙宇宏 |
地址: | 113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变速器 渗碳 淬火 齿轴用 热轧 制造 新工艺 | ||
1.一种汽车变速器渗碳淬火齿轴用热轧棒材制造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工艺包 括炼钢工艺、轧制工艺、热处理工艺,所述炼钢工艺包括电炉工艺、LF炉精炼工艺、VD工艺、 浇注工艺;所述轧制工艺包括初轧开坯工艺、连轧成材工艺;
所述电炉工艺:
总装炉量65t~68t,配料选用优质废钢、生铁,配入量不小于40%;电炉出钢加渣料采用 优质白灰,氧化钙不小于90%,生烧率不大于10%,700kg~900kg,出钢前3min~5min降低 用氧强度,增加喷碳粉用量,每炉约200kg~300kg;出钢不允许下氧化渣;出钢过程按 1.0kg/t加铝;出钢温度不低于1630℃,出钢磷不大于0.010%;
所述LF炉精炼工艺:
全程采用碳粉和铝粒混合物扩散脱氧,首批脱氧剂全部用铝粒,加入量30kg~60kg,根 据渣况可适当调整加入量;渣白取样,取完样1后,采用铝粒和碳粉混合物脱氧保持白渣;依 样1全铝结果,按0.08%喂铝,根据渣况可适当调整喂铝量,白渣保持时间不小于30min;全程 中等强度氩气搅拌,加入合金料时大氩气搅拌;出钢温度:1670℃~1690℃;
所述VD工艺:
VD入罐前进行扒渣处理控制渣层厚度在40mm~80mm,考虑炉中按0.06%喂入铝线,可 根据炉中进行适当调整喂入量;VD真空度不大于100Pa,保持时间10min~20min,必须保持 真空下大流量氩气搅拌;开盖后取样,根据成品样调硫、调铝,喂后软吹时间不小于15min; VD出钢温度1580℃~1600℃;
所述浇注工艺:
浇注不大于2.1t锭型,锭模温度:30℃~80℃,低于此温度进行预热处理;浇注过程中 采用氩气保护浇注;当钢液上升至帽口线2/3处时,加入发热剂;
所述轧制工艺:
初轧开坯工艺:
钢锭在加热炉中以表温1250℃±10℃保温8h~10h,然后将表温降温至1230℃,锭温为 1210℃±10℃保温1h出炉.轧制成190方坯;轧后钢坯入坑缓冷55h;
连轧加热工艺:
钢坯采用步进式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炉分预热段→加热Ⅰ段→加热Ⅱ段→均热段,计 4段,从进炉到出炉时间要求大于120min,从加热Ⅰ段即升温段,到出炉总时间大于75min,第 一炉钢坯到达炉门即处于均热段需要保温30min~40min后出炉轧制,钢坯在均热段加热温 度1150℃±30℃;
所述热处理工艺
钢材以热轧或退火状态交付,退火工艺为670℃±10℃、保温9h~12h,出炉空冷;热轧 态交货材轧后堆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变速器渗碳淬火齿轴用热轧棒材制造新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炉工艺:总装炉量66t,其中生铁配入35吨,占比53%;电炉出钢加渣料优质白灰 800kg;出钢前5min向炉中喷入碳粉200kg;电炉出钢温度1659℃;
所述LF炉精炼工艺:首批脱氧剂全部用铝粒,加入量30kg;样1后喂入铝线30m,白渣时 间40min;出钢温度1683℃;
所述VD工艺:扒渣控制渣层厚度约60mm;VD真空度60Pa,保持时间15min,大流量氩气 搅拌;软吹25min,VD出钢温度1591℃;
所述浇注工艺:锭模温度35℃~40℃,浇注2.1t锭型;
所述轧制工艺,初轧开坯工艺:钢锭加热8.5h,温度1250℃;在锭温1220℃时出炉轧制;
连轧加热工艺:钢坯从装炉到出炉时间为2h,钢坯从加热Ⅰ段到出炉总时间为80min,第 一支钢坯到达炉门时保温50min,钢坯在均热段加热温度:1140℃~11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21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在缝线上涂覆生长因子的新型载体
- 下一篇:钓线引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