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寿命高负荷金属加工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74345.4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2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程庆华;陆静;刘霁;余杨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泰生物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11/06;C10M167/00;C10M139/00;C10M141/12;C10N40/20;C10N30/06;C10N30/12;C10N30/16;C10N30/1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卢敏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寿命 负荷 金属加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寿命高负荷金属加工液及其制备方法,其是以多元醇酯、II类加氢油、环氧大豆油和环氧菜籽油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基础油,加入乳化润滑剂、极压剂、防腐剂、防锈剂、油水平衡剂、助剂和消泡剂,配制而成。本发明调和出的金属加工液具有润滑极压性好,防锈周期长,使用寿命长,属于绿色环保型金属加工液,可满足铸铁、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等材质的钻孔、攻丝、铰孔等高负荷条件下的加工环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切削、加工、成型等工艺用金属加工液,属于金属切削加工成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械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迅猛,而且对金属加工液的需求量愈来愈大。2009年,我国制造业消耗金属加工油液约30~50万t。但大量金属加工废液的排放,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并危害了人类健康,急需制造业的绿色化,尤其是金属加工液的环保性。金属加工液主要是油基和水基两类,而水基金属加工液又分为微乳型、乳化型和全合成型。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紧张,以及机械装备制造中苛刻的新加工工艺和新材料要求,再加上新型水溶性添加剂的不断开发,使得水基金属加工液得以快速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欧美日等工业国使用水基产品在金属加工液中已占了50%以上。目前,我国的水基金属加工液也基本占到金属加工液总消耗量的50%,并且还呈增长趋势。
常规机械加工,诸如切削、磨削、铣、锯等,压力不是非常大,油膜吸附在金属表面有一定的强度,起到润滑作用,金属表面不直接接触,加工的过程中不会卡死,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后,把油膜都挤开了,金属表面能够直接接触,从而磨损刀具;而钻孔、拉伸、镗、攻丝等高强度加工时,由于压力过大,油膜强度有限而被挤开,金属表面直接接触,油膜起不到润滑作用,在发生相对位移时摩擦力过大,局部温度过高,便会卡咬,甚至烧结,从而影响加工件的光洁度、降低刀具的使用寿命。
目前高负荷金属加工液存在使用寿命短、粘附性弱、润滑极压性差等缺点,尤其是不锈钢、铝合金钻孔、攻丝等极难加工,钻头、丝锥容易断,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在高负荷加工条件下提高加工件的光洁度和延长刀具使用寿命,提高加工液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寿命高负荷金属加工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长寿命高负荷金属加工液,其特点在于各组分按重量份的构成为:
其中,所述的基础油为多元醇酯、II类加氢油、环氧大豆油和环氧菜籽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乳化润滑剂为脂肪酸酰胺磷酸酯、十二烷基磺酸钠、二聚蓖麻油酸三乙醇胺盐、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二油酸酯、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油酸二乙醇胺硼酸酯的混合;润滑剂中补加油酸二乙醇胺硼酸酯,大大提高了低温的润滑性。
所述极压剂为含氯极压剂(氯化脂肪酸、氯化甲基酯、氯化羟基酯、氯化猪油、氯化脂肪、氯化石蜡)、含硫极压剂(硫化脂肪酸、硫化甲基酯、硫化羟基酯、硫化脂肪油、硫化棉籽油、硫化猪油、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防锈剂为十二烯基丁二酸二乙醇酰胺、2-烷基支链C11酸、三嗪氨基酸酯NEUF726、硅氧烷酮NEUF815和3-甲基-2-噻唑硫酮的混合;各防锈剂相互协同增效,达到对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最佳的缓蚀效果。
为了提高使用寿命,所述防腐剂选用均三嗪、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纳他霉素和重氮咪唑烷基脲的混合,防腐性能强,对细菌、真菌抑菌杀菌能力强;
所述油水平衡剂为聚乙二醇单甲醚和支链醇ISALCHEM145的混合;利用油水平衡剂来调节体系的HLB值,使体系达到最佳的稳定性。
所述助剂为N,N-二甲基乙醇胺、N,N-二乙基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泰生物科技(合肥)有限公司,未经诺泰生物科技(合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4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