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鸟巢式星座及其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75617.2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1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唐生勇;沈晓凤;曾占魁;康志宇;肖余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1/08 | 分类号: | G05D1/08;B64G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鸟巢 星座 及其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飞行器总体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鸟巢式星座及其设 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星座设计多采用walker、δ星座等设计方法,将多颗卫星 分布在轨道参数基本相同的几个轨道面上(升交点赤经均匀分布),每个轨 道面再均匀分布几颗卫星(相位均匀分布)。该方法简化了星座的轨道设计, 具有易操作、星座构型直观等特点。然而另一方面,简化的星座设计使得其 抗毁伤能力极弱,敌意目标仅需要极小的代价(例如,燃料消耗等)即可实 现对多个目标的批量破坏。从星座防护角度分析,传统的简化星座设计无法 满足未来空间装备的生存需求。
鸟巢式星座顾名思义,是将卫星在星座中的分布设计为类似鸟巢的形式。 星座中卫星的轨道分布看似杂乱,实则遵循一定规律。以导航功能星座为例, 鸟巢式星座的导航精度与传统星座基本一致,但各卫星间的轨道不再完全近 似,使得敌意行动所需的代价将有所增加,再通过各卫星本身的机动能力, 可使得星座生存能力进一步增强。由此可见,新型星座在不影响星座功能的 前提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行鲁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一种具有较高生存能力的星座设计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鸟巢式星座设计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S1、确定星座标称虚拟轨道面的总数M和每个所述标称虚拟轨道面周边 分布的卫星数Nj,所述j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M的整数,所述j的初始 值为1;
S2、在惯性坐标系下,以oxy平面为基准,设计第j个标称虚拟轨道面 周边的卫星轨道参数;
S3、将卫星轨道参数根据坐标变换矩阵旋转至所述第j个标称虚拟轨道 面周边;
S4、取所述j=j+1,若所述j大于所述M,执行步骤S5,若所述j小于 或者等于所述M,执行步骤S2;
S5、生成星座中所有卫星的轨道参数。
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的卫星轨道参数包括:
Nj颗卫星在标称虚拟轨道面内的相位分布角Φj,k;
各卫星偏离标称虚拟轨道的倾斜角度Ij,k;
各卫星轨道偏离标称虚拟轨道的偏心率Ej,k;
其中所述k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j的整数。
作为优选的,所述倾斜角度Ij,k为5°,所述偏心率Ej,k为0.03765,卫星 在所述标称虚拟轨道面内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的坐标变换矩阵包括:
由所述惯性坐标系的oxy基准平面旋转至第j个所述标称虚拟轨道面所 需的升交点赤经角Ωj;
由所述惯性坐标系的oxy基准平面旋转至第j个所述标称虚拟轨道面所 需的轨道倾角ij;
由所述惯性坐标系的oxy基准平面旋转至第j个所述标称虚拟轨道面所 需的近地点角距ωj;
由所述惯性坐标系的oxy基准平面旋转至第j个所述标称虚拟轨道面所需的相位调整角
进一步的,所述坐标变换矩阵为
作为优选的,所述轨道倾角ij为55°。
作为优选的,所述相位调整角的调整差值为±35°。
作为优选的,所述近地点角距ωj为0°。
作为优选的,所述标称虚拟轨道面的升交点在oxy基准平面内均匀分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鸟巢式星座,运用了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设计 得到,其特征在于,所述鸟巢式星座的GDOP值在2.1以下。
本发明相比现有的卫星星座,除了星座的区域覆盖性能相近外,可降低 星座内多目标同时被破坏的风险,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鸟巢式星座设计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星座在J2000坐标系下星座轨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经坐标变换后的星座轨道。
图4为本发明中鸟巢式星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鸟巢式星座的GDOP性能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56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密封盖无弯矩结构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的室内循迹归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