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混肥料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76965.1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1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关勇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勇河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伟斌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肥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的混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复混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草本植物,其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马铃薯是目前世界上除了谷物以外,用作人类主食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它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在全世界广泛种植。目前我国种植马铃薯近500万公顷,但单产很低,平均产量每公顷不到3000千克,这不仅和马铃薯栽培品种以及土壤肥力有关,还和目前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水平有关。目前很多农民种植马铃薯过程中,不施肥或者采用传统的磷肥、普通复混肥和少量尿素混合方式施肥或者将一些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质与普通复混肥混合方式施肥,这都没有按照马铃薯生长生理需求来施肥,因此不能充分发挥马铃薯品种的产量潜能,单产较低。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两种马铃薯专用复混肥的专利(其一是一种马铃薯冬闲稻田专用控释复混肥,其二是马铃薯复混肥),但这两种肥料都只是无机复混肥,不含有有机肥。其实,有机无机配合施用能提高很多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如烟草、水稻、柑橘等,根据其各自的生理特点都研制出了适应各自生长需要的有机无机专用复混肥,但目前市场上的马铃薯专用肥或者只是无机复混肥,或者只是单一有机肥,尚无马铃薯专用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更没有马铃薯氨基酸有机无机专用复混肥。众所周知,有机肥对马铃薯生长非常有利,而且氨基酸能刺激马铃薯的根系发育,进而促进马铃薯的生长,促进块茎的膨大,因此对马铃薯生长和提高马铃薯产量很有利,当然只是有机质还是不能满足马铃薯生长需要的氮、磷、钾等元素的供给,因此需要将氨基酸、有机质、氮、磷、钾等物质配合施用才能更好的满足马铃薯生长的需求,提高马铃薯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氨基酸有机无机专用复混肥料,本发明中的肥料满足马铃薯生长的生理需求,也解决了马铃薯种植中常规肥料品质低、养分结构不平衡等对马铃薯优质、稳产和高产带来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氨基酸有机无机专用复混肥料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工艺简单,设备易得,投资较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各组分:尿素3%~7%、硫酸钾10%~15%、过磷酸钙30%~35%、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质30%~32%、酸解氨基酸液10%~13%、膨润土5%~7%;其中,所述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质包含有机成分≥60%,水分≤35%,重金属、蛔虫卵死亡率和大肠杆菌值指标符合GB18877的标准;所述酸解氨基酸液的制作方法:将角质蛋白用酸水解后,中和至pH值为4.0~5.5,控制水解产物中氨基酸总含量控制在29%~33%,水分含量≤40%。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质的制作方法:将有机质粉碎,经行堆肥发酵后,将发酵后的有机质干燥至水分≤35%,其中包含有机成分≥60%,重金属、蛔虫卵死亡率和大肠杆菌值指标符合GB18877的标准。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酸解氨基酸液的制作方法:将角质蛋白中加入浓度为2mol/L的H2SO4,使物料与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8~2.2∶1,在70~100℃下作用60~72小时后,加入氨水中和至pH值为4.0~5.5,通过调节物料与酸溶液的比例达到控制水解产物中氨基酸总含量控制在29%~33%、水分含量≤40%。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尿素符合含N≥46%,所述硫酸钾符合含K2O≥50%,所述过磷酸钙含P2O5≥12%,均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膨润土粒径≤0.25mm。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按所述相应质量百分比,准备尿素、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质、硫酸钾、过磷酸钙、膨润土,混匀,粉碎,再加入酸解氨基酸液充分搅拌混匀、造粒、烘干、筛分即可得本发明产品。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质的制作方法:将有机质粉碎,采用条垛式堆肥发酵方式或仓储式堆肥发酵方式发酵15~20天,第一次在起垛后6天翻堆,以后每4~6天翻堆一次,将发酵后的有机质风干或者烘干至水分含量不超过35%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勇河,未经关勇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69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气插塞连接器
- 下一篇:电化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