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棒材剥皮工艺的单棒炉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77689.0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9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苏晟电气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6/00 | 分类号: | C22C26/00;C09K5/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剥皮 工艺 单棒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棒炉,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棒材剥皮工艺的单棒炉。
背景技术
为提高铝/镁挤型材的产品质量,棒材在挤型作业前,要对其表面氧化层进行必要的处理,即剥皮处理。目前通常采用专门的剥皮设备如剥皮机对棒材进行剥皮处理。
剥皮处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棒材进行加热处理,目前加热设备通常为单棒炉或多棒炉,虽然多棒炉可以同时加热多根棒材,但是,单棒炉中棒材的长度可以随时调整,方便排产,避免原料浪费。但是,目前的单棒炉相较于多棒炉而言,还存在保温性较差,热损耗大的缺陷。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出一种保温性好、热损耗低的用于棒材剥皮工艺的单棒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棒材剥皮工艺的单棒炉。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棒材剥皮工艺的单棒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从内而外依次包括导热散热层、储热层、隔热层,所述导热散热层由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备而成:
金刚石:8-10份;
氮化硅:8-10份;
碳纳米管:8-10份;
金属铜:4-6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3份;
石墨:10-12份;
羟基硅油:3.5-4.5份;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5-6份;
甲基纤维素:1.5-2份;
所述储热层由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备而成:
石蜡:10-20份:
有机蒙脱土:15-25份;
碳纳米管:2-4份;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8-10份;
聚乙二醇单甲醚:6-8份;
偶联剂:0.5-0.8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热层为聚酰亚胺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偶联剂为乙烯基三过氧化叔丁基硅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有机蒙脱土为季铵盐改性的有机蒙脱土。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有机蒙脱土为3-十六烷氧基-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的有机蒙脱土。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有机蒙脱土的制备方法为:将质量比为1:1的无机蒙脱土和3-十六烷氧基-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溶于质量分数为50%的乙醇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加热至75℃,反应1小时,过滤,滤饼用乙醇清洗,干燥即得所述的有机蒙脱土。
作为更更进一步优选方案,1g无机蒙脱土需要15-20ml质量分数为50%的乙醇水溶液。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性有益效果:
本发明用于棒材剥皮工艺的单棒炉,炉体从内而外依次包括导热散热层、储热层、隔热层;导热散热层可以很快讲热量散发到炉体内部,是炉体内部快速升温,从而可以快速对棒材进行加热;储热层将设备产生的热能存储起来进行,从而避免了多余的热量损耗,使得保温效果好;隔热层隔绝了热量的散发,进一步减少了热损耗;
本发明的导热散热层将金刚石、氮化硅、碳纳米管、金属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相结合,同时包括了金属、非金属、有机物聚合物,取长补短,使得导热效果相较于单独的金属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提高了8-20%,进而提高了单棒炉内部的导热性和散热性;储热层采用石蜡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做相变材料,同时采用层状的有机蒙脱土和聚乙二醇单甲醚做基体材料,并辅助以碳纳米管,其储能密度可达10.12J/cm3,整体储能与储热效果增强;
总之本发明的单棒炉具有好的导热性和保温性能,储热、隔热效果好,热损耗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棒材剥皮工艺的单棒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从内而外依次包括导热散热层、储热层、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为聚酰亚胺层,所述导热散热层由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备而成:
金刚石:8份;
氮化硅:8份;
碳纳米管:8份;
金属铜:4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份;
石墨:10份;
羟基硅油:3.5份;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5份;
甲基纤维素:1.5份;
所述储热层由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苏晟电气技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太仓苏晟电气技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76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