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铁电炉的保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77713.0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1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周木火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渝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52 | 分类号: | C21C5/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李兴寰 |
地址: | 402195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铁 电炉 保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铁电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钢铁电炉的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电炉是用电加热实现预期工艺目的的电热设备。把炉内的电能转化为热量对工件加热的加热炉,同燃料炉比较,电炉的优点有:炉内气氛容易控制;物料加热快;加热温度高;温度容易控制等。引利用电热效应供热的工业炉电炉分为工业电炉和家用电炉两种,工业电炉又分为电阻炉、感应炉两种,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感应炉成为电炉中最为节能的电转换加热方式,广泛应用家庭、医药、化工、冶金、等多个领域。
保温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节能技术措施,使热量的散发传导速度减慢的措施。
现有的钢铁电炉装置存在结构简单,操作不方便,保温效果差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结构完备,操作方便且保温效果好的钢铁电炉的保温装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钢铁电炉的装置存在结构简单、操作不方便、保温效果差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完备、操作方便且保温效果好的钢铁电炉的保温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钢铁电炉的保温装置,包括有电炉、炉盖、固定架、气缸、气缸、空腔体块、导轮、导轮、绕线轮、电机、钢丝绳、控制器和控制面板,电炉上方设有炉盖,电炉的正上方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下方的左右两方分别设有气缸和气缸,气缸和气缸下方与炉盖连接,炉盖正中央开有孔,孔上设有空腔体块,固定架中部开有孔,固定架的上方设有导轮,导轮的正左方设有导轮,导轮的正下方设有绕线轮,绕线轮的右侧连接有电机,空腔体块顶端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穿过孔绕过导轮和导轮再绕过绕线轮连接,电炉的右侧设有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位于控制器的正下方,气缸、气缸、电机和控制面板都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工作原理:当需要将钢原料加入到电炉内时,按动控制面板上的按钮,控制器控制气缸和气缸带动炉盖向上移动,炉盖打开,向电炉内加入钢原料。加入钢原料完毕后,按动控制面板上的按钮,控制器控制气缸和气缸带动炉盖向下移动,炉盖闭合,然后将电炉加热,当钢原料在电炉内变成钢水,需要将电炉保温时,按动控制面板上的按钮,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电机带动绕线轮转动,绕线轮将放出钢丝绳,随之空腔体块向下移动,使空腔体块占据电炉的空间来达到保温的效果,空腔体块的上端移动到与炉盖底端平齐为止,空腔体块占据电炉空间最大,此时保温效果最佳。
(3)有益效果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钢铁电炉的装置存在钢铁电炉的装置存在结构简单、操作不方便、保温效果差的缺点,本发明达到了结构完备、操作方便且保温性能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空腔体块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电炉,2-炉盖,3-固定架,4-气缸,5-气缸,6-空腔体块,7-孔,8-导轮,9-导轮,10-绕线轮,11-电机,12-钢丝绳,13-控制器,14-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钢铁电炉的保温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有电炉1、炉盖2、固定架3、气缸、气缸、空腔体块6、导轮、导轮、绕线轮10、电机11、钢丝绳12、控制器13和控制面板14,电炉1上方设有炉盖2,电炉1的正上方设有固定架3,固定架3下方的左右两方分别设有气缸和气缸,气缸和气缸下方与炉盖2连接,炉盖2正中央开有孔7,孔7上设有空腔体块6,固定架3中部开有孔7,固定架3的上方设有导轮,导轮的正左方设有导轮,导轮的正下方设有绕线轮10,绕线轮10的右侧连接有电机11,空腔体块6顶端连接有钢丝绳12,钢丝绳12穿过孔7绕过导轮和导轮再绕过绕线轮10连接,电炉1的右侧设有控制器13和控制面板14,控制面板14位于控制器13的正下方,气缸、气缸、电机11和控制面板14都分别与控制器1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渝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渝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77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