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挂式救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80884.9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7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杨静瑜;李国德;李娜;高鹏;王俊伟;武士威;陈岚峰;柳叶飞;张长路;高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1/22 | 分类号: | A62B1/22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屈芳 |
地址: | 110034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挂 救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讲为一种悬挂式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防坠落的装备多数为固定的防坠落网,目前密目式安全防坠落网网目大多 聚乙烯编结而成,四边缝纫聚乙烯绳,在使用时,需要将网展开,因此需要寻 求安装的固定点,安装不容易,并且安装时间长,无力处理紧急情况。因此, 并不适合用于高空坠落的救援。
另外,救援中常用的救援冲气垫,在要坠落的下方铺设救援充气垫,如果 需要时,进行充气,需要很大的面积用于有效地覆盖可坠落的范围,在充气时, 由于需要一定的气压,因此,人员坠落到救援充气垫上后,受到冲力很大,因 此,救援充气垫只适用于低层救援的使用,对高层直落无能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悬挂式救援设备,悬挂于坠落物 或人的下一层窗户,减少了坠落高度,增加了救援充气垫的使用范围。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悬挂式救援设备,该设备包括:
具有独立进出气口的兜型外层气垫;
具有独立进气口的兜型内层气垫,与所述外层气垫连接为一体;
设置在所述外层气垫的外层加强网;
用于与楼房墙体靠近的所述外层气垫的加强网从上至下设置的至少三行悬 挂部件,通过所述悬挂部件将设备牢固在楼房的房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气垫设置泄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网上边缘设置多个拉环,通过绳索穿过所述拉环进行 收紧。
进一步地,三行悬挂部件设置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普通楼房三层窗户对应的 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部件内套入固定钢筋,在所述钢筋上等间距设置套孔, 绳索穿过套孔后用于固定。
进一步地,外层气垫内气压达到0.25~0.35大气压,内层气垫内气压达到 250~300pa。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可直接安装与所要救援的 人员的楼层下方的楼层上,安装方便,采用的压强不同的内外层气垫结构,减 少了坠落产生的冲力,外部设置的加强网,通过拉环可将口收住,整个结构容 易携带,使用方便,弥补了传统救援充气垫只能放置于地面的尴尬,可以将充 气垫悬挂于坠落物或人的下一层窗户,减少了坠落高度,增加了救援充气垫的 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安装在墙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面部件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悬挂部件与钢筋以及绳索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 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结合图2、图3以及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救援设备, 参见图2,主要包括外层气垫1、内层气垫6以及加强网5;外层气垫1与内层 气垫6连接为一体,加强网5粘结在外层气垫1的外层,外层气垫1与内层气 垫6具有拉带,以便充气后保持形状,悬挂时主要受力的部分,在另外一个实 施例中,外层气垫1可以为多个独立的气囊组成,每个气囊具有一个进气口, 整个设备形成兜型结构,从上端往下端横截面变小。外层气垫1贴墙一面和底 部是加厚的材质,以防扎,防硌漏;外层气垫1具有独立进气口,采用外层气 垫1进气管道连接电动充气泵,冲入的高压在0.3大气压左右,给外层气垫充、 排气。
参见图3,内层气垫6,具有独立的进气口,通过与内层气垫6连接为一体 的内层气垫进气管道3外连接排气风扇9:风压290pa左右,给内层气垫6充、 排气。内层气垫6的内层表面光滑,物体坠落接触时不会刮伤。在内层气垫上 设置3个泄气口12,当物体坠落,内层气垫6气压增大,将把泄气口12上的 盖布顶开,气体排出减压,坠落物撞击力减小。
加强网5的上边缘露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为多个拉环2,通过将绳索穿 过拉环2可以进行收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师范大学,未经沈阳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08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