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节氢碳比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80962.5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3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栗进波;葛振宇;肖伟;张一波;张奇;张瑜;裴慧霞;李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4 | 分类号: | C01B3/34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王博飞 |
地址: | 046103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甲醇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氢碳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气,是以氢气、一氧化碳为主要组分供化学合成用的一种原料气。制造合成气的原料含有不同的H/C比。要生成不同的产品,就需要控制不同的氢碳比,通过选择合适的氢碳比,可获得理想的合成油原料气。氢碳比主要反应的是碳链的长短和烃的不饱和程度,碳链越长,氢碳比就越小,不饱和程度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是拓宽氢碳比的控制范围,同时充分利用反应产物,提高水碳比,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调节氢碳比的方法,以焦炉煤气和水蒸气为原料,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原料与CO2压缩机出口气源进行混合后,一并进入非催化转化部分氧化炉设备,然后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通过调节系统配入CO2的用量,有效调节出口转化气的氢碳比,其特征在于,CO2压缩机的压力为3.7MPa,反应压力为3.0MPa,反应温度为1095℃。
优选地,所述反应温度是通过部分氧化炉内含有的可燃气成分与配入的氧气发生燃烧而达到1095℃,并通过控制氧气加入量维持温度稳定。
当CO2与原料混合一并进入非催化转化部分后,即发生反应:CO2+H2→CO+H2O,通过调节CO2的配入量,以此来控制上述反应程度,从而达到控制H/C的比值;反应温度是通过部分氧化炉内焦炉气含有的可燃气成分与额譬如的氧气燃烧发生放热反应,达到1095℃,并通过控制氧气加入量维持温度稳定,另外,反应物质中还含有H2O,该方法除了可以调节H/C的比值,还可以提供部分催化反应所需要的反应物质水蒸气,提高水碳比,从而促进非催化转化主反应的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所要解决的是拓宽氢碳比的控制范围,同时充分利用反应产物,提高水碳比,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氢碳比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所述产品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调节氢碳比的方法,以焦炉煤气和水蒸气为原料,与CO2压缩机出口气源进行混合后,CO2压缩机的压力为3.7MPa,进入非催化转化部分氧化炉设备,在反应温度1095℃、反应压力为3.0MPa的条件下反应,当调节系统配入CO2流量为3900Nm3/h时,则出口转化气的氢碳比为1.5。
实施例2
一种调节氢碳比的方法,以焦炉煤气和水蒸气为原料,与CO2压缩机出口气源进行混合后,CO2压缩机的压力为3.7MPa,进入非催化转化部分氧化炉设备,在反应温度1095℃、反应压力为3.0MPa的条件下反应,当调节系统配入CO2流量为4000Nm3/h时,则出口转化气的氢碳比为1.6。
实施例3
一种调节氢碳比的方法,以焦炉煤气和水蒸气为原料,与CO2压缩机出口气源进行混合后,CO2压缩机的压力为3.7MPa,进入非催化转化部分氧化炉设备,在反应温度1095℃、反应压力为3.0MPa的条件下反应,当调节系统配入CO2流量为4100Nm3/h时,则出口转化气的氢碳比为1.7。
实施例4
一种调节氢碳比的方法,以焦炉煤气和水蒸气为原料,与CO2压缩机出口气源进行混合后,CO2压缩机的压力为3.7MPa,进入非催化转化部分氧化炉设备,在反应温度1095℃、反应压力为3.0MPa的条件下反应,当调节系统配入CO2流量为4200Nm3/h时,则出口转化气的氢碳比为1.8。
实施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09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