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甘薯蚁象的杀虫剂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81428.6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4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容燕;马娟;李秀花;高波;陈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57/16 | 分类号: | A01N57/16;A01P7/04;A01N51/00;A01N4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修典盛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24 | 代理人: | 胡长远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治 甘薯 杀虫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甘薯蚁象的杀虫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甘薯蚁象(Cylasformicarius)又称甘薯小象甲,为国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甘薯蚁象以幼虫蛀食薯块成蜂窝状,薯块被害后发出恶臭,人和家畜不能食用。甘薯蚁象幼虫在蛀食的孔道中化蛹,并羽化;成虫从薯块中钻出,取食并交配。成虫直接咬食薯块表皮成小孔,并在其中产卵,也能取食幼苗、嫩茎和叶柄。成虫常栖息于隐蔽处,有假死性,常多作爬行迁移。甘薯蚁象在我国南方薯区发生严重,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地。近年来,已经扩散到长江中下游薯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目前,对甘薯蚁象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甘薯蚁象的化学药剂主要有:TaraP.Smith等(TaraP.Smith等.JournalofEconomicEntomology.2006,99(6):2024~2029)指出甲基对硫磷的毒力最高,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次之。国内报道主要有:乐斯本和甲基异柳磷复配(陈福如等.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4):445-447)、丁硫克百威(林文道.福建农业科技,2009.(5):54-55)、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复配(张祯等.作物杂志.2013,6:60-62;张菡等.陕西农业科学.2013,6:34-36)等,用于防治成虫;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辛硫磷的混用(林文道.福建农业科技,2009.(5):54-55),用于防治幼虫。上述现有的杀虫剂的防治对象分别是针对甘薯蚁象成虫或幼虫,没有发现同时针对成虫和幼虫的,针对甘薯蚁象卵的防治则尚未见报道。而根据甘薯蚁象发生为世代交替的特点,即幼虫在薯块中蛀食危害、成虫羽化后在薯块表面取食产卵的生活习性,对于甘薯蚁象卵、幼虫、成虫如果能同时防治应该是更好的防治途径。
毒死蜱(英文名为:Chlorpyrifos),又名氯吡硫磷、氯蜱硫磷等,分子式为:C9H11Cl3NO3PS,化学名称为: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毒死蜱属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昆虫体内神经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或胆碱酯酶ChE的活性而破坏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包括:异常兴奋、痉挛、麻痹、死亡。
吡虫啉(英文名为:Imidacloprid)分子是为:C9H10ClN5O2,化学名称为:1-(6-氯吡啶-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吡虫啉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很强的内吸作用,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中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从而破坏昆虫中枢神经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直至死亡。
溴氰虫酰胺(英文名为:Cyantraniliprole)。分子式为:C19H14BrClN6O2,溴氰虫酰胺属于第二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通过改变苯环上的各种极性基团而成,具有更高效,适用作物更广泛,可有效防治鳞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害虫。
经检索,没有发现同时能防治成虫和幼虫的杀虫剂的报道,更没有发现同时防治甘薯蚁象卵、成虫和幼虫的杀虫剂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杀虫剂对甘薯蚁象存在的防治效果差,需要多次施药,浪费人力物力、成本高等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甘薯蚁象的杀虫剂组合物;本发明杀虫剂组合物对甘薯蚁象药效高,且同时对甘薯蚁象卵、幼虫和成虫都有很好的杀虫效果。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杀虫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杀虫剂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用于防治甘薯蚁象的杀虫剂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组成及其活性成分之间的重量百分比为:毒死蜱30~80%,吡虫啉20~70%,溴氰虫酰胺2~50%。
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识,上述杀虫剂组合物加入助剂可以制备成农药常规剂型,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饵剂或缓释粒剂等剂型。
所述的上述杀虫剂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总和占杀虫剂组合物总重量的10~50%,余量为农业上可以接受的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固体载体和液体稀释剂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14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