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淋脱硫塔内碱液清洗高效脱除SO3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81626.2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6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肖海平;戴玉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淋 脱硫 塔内碱液 清洗 高效 脱除 so sub 工艺 | ||
1.一种喷淋脱硫塔内碱液清洗高效脱除SO3的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喷淋脱硫塔的喷淋层和除雾区(IV)之间设置碱液清洗装置,所述碱液清洗装置包括上下两层清洗孔板(1),清洗孔板(1)倾斜设置,上下两层清洗孔板(1)的一端通过转向装置(2)相连,上下两层清洗孔板(1)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分流装置(3),下层的分流装置(3)与碱液池(4)连通,碱液池(4)通过泵(5)连通至上层的分流装置(3),形成碱液循环回路;
所述清洗孔板(1)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其上下侧板上排布有多排通孔(1');所述转向装置(2)内设有L型通孔,L型通孔沿转向装置(2)的通长延展,其一端为碱液入口(8),与上层的清洗孔板(1)连通,另一端为碱液出口(9),与下层的清洗孔板(1)连通;所述分流装置(3)内部设有腔室,分流装置(3)一侧设有一个主流口(11),与碱液循环回路的管道连通;相对的一侧设有多个分流口(10),与相应的清洗孔板(1)连通,使碱液在清洗孔板(1)上均匀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碱液清洗装置距离除雾区(IV)入口600~10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层的清洗孔板(1)与水平面呈α角,下层的清洗孔板(1)与水平面呈α+2°角,其中α=8°~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孔板(1)内中空结构的高度为20~30mm;上下侧板上的通孔(1')上下相互错开,孔径A=6~12mm,相邻通孔(1')的间距B=40~6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清洗装置的材料选择耐碱腐蚀金属。
6.一种喷淋脱硫塔内碱液清洗高效脱除SO3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碱液由泵(5)送至上层的分流装置(3),由上层分流装置(3)的主流口(11)进入上层的分流装置(3),经上层分流装置(3)的分流口(10)分流后,均匀流入上层的清洗孔板(1)内,碱液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流动,并由碱液入口(8)流入转向装置(2),利用重力使碱液改变流动方向,由碱液出口(9)流入下层的清洗孔板(1)内,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流动,经由下层分流装置(3)的分流口(10)进入下层的分流装置(3),由下层分流装置(3)的主流口(11)流出,进入碱液循环回路;
脱除SO2的烟气在塔内压差的作用下,自下而上通过清洗孔板(1)的通孔(1'),经过两层清洗孔板(1)内流动的碱液层穿出,过程中烟气中的SO3与碱液反应生成硫酸盐,达到脱除SO3的目的;
循环回路中的碱液池(4)收集反应过后的碱液,若碱液仍能达到预定的SO3脱除效果,则经由泵(5)将其循环送入清洗孔板(1)进行脱SO3,循环一定时间后,碱液不能达到预定的SO3脱除效果,此时将废液排出碱液池(4),新配制的碱液重新添加入碱液池(4)内进行循环脱SO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层的厚度为20~30mm,以确保烟气中的SO3与碱液充分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烟气穿孔速度为小于7m/s。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一种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装置正常运转情况下,所述碱液层中的碱液不会通过清洗孔板(1)上的通孔(1')向下漏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为质量浓度为0.05%~0.1%的Ca(OH)2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16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