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肽、脂蛋白样纳米粒子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81747.7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1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费浩;王乔;马晓川;贾俊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A61K47/42;A61K47/28;A61K9/51;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肽 脂蛋白 纳米 粒子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肽、脂蛋白样纳米粒子(LNP)及其应用。所述LNP包含至少一种磷脂和至少一种所述的多肽。所述多肽系螺旋‑环‑螺旋结构多肽,其包含至少两个双亲性α螺旋,该两个双亲性α螺旋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包含有环状结构的连接肽连接。本发明通过使所述多肽的螺旋部分陷入脂蛋白样纳米粒子表层,能促进大小均一且粒径较小的脂质纳米颗粒的稳定形成,同时通过使环状序列伸出脂蛋白样纳米粒子表面,还便于功能序列插入,从而实现LNP的多功能化。而利用LNP包裹疏水功能物质,还可进一步扩展其用途,例如使其可作为载药系统应用,该载药系统具有低毒性、高稳定性、便于功能化等特点,为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和细胞、组织成像提供简便有效的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螺旋-环-螺旋结构多肽、基于螺旋-环-螺旋结构多肽的脂蛋白样纳米粒子及其作为载药系统的应用,属于纳米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药物运输领域,脂质体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好,毒性小,缓释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细胞毒性药物、基因、蛋白质等物质的输送。纳米级别的脂质体易穿透肿瘤组织的脉管系统和细胞间隙,从而大大促进药物在肿瘤组织的运输扩散。然而脂质体的粒径越小,表面张力越大,易导致脂质体的融合,造成结构的崩塌和内容物的释放。另外,脂质体非特异的与血清蛋白,细胞,组织等结合,引起较大的副作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种表面修饰层出不穷,其中多聚物修饰最为常见。多聚物(例如聚乙二醇、泊洛沙姆,葡聚糖和聚乙烯醇等)可以与脂质共价交联,在脂质体表面形成亲水保护层,降低表面张力和非特异性的吸附。另外在多聚物保护的基础上脂质体表面可以修饰靶向元件,进一步的提高脂质体的特异性。但是这些修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聚乙二醇在体内无法降解,累积之后产生细胞毒性和免疫反应,另外,靶向元件的功能有可能被临近的聚乙二醇分子掩盖,造成功能的丢失。总体来说,脂质体的表面修饰涉及共价交联和混合制备的过程,步骤复杂,可控性差。
在生物体内,存在多种由脂质和蛋白组成的天然囊泡结构,例如突触囊泡,胞外膜泡和脂蛋白等。这些结构是天然的运输载体,在体内运输疏水或亲水物质。在这些结构中,蛋白质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用于脂质分子的稳定和表面张力的控制,而且可以提供特定的靶向识别功能。目前研究人员提取天然膜结构(例如胞内体、细菌外膜小泡和红细胞等)作为药物运输的载体。这类载体具有复杂精细的天然结构,生物相容性好,但是造价比较高,并且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修饰较困难。
高密度脂蛋白是体内存在的一种最小且最紧密的一种天然纳米粒子,主要用于胆固醇的运输。高密度脂蛋白主要由载脂蛋白和磷脂组成。在载脂蛋白中,载脂蛋白A-I(ApoA-I)占主体地位,约为70%。Apo A-I由243个氨基酸组成,形成一系列高度同源的双亲螺旋结构。此蛋白与脂质结合,决定高密度脂蛋白的粒径和形貌。为了在体外构建高密度脂蛋白纳米粒子,进行药物输送,研究人员从活体内提取或者体外重组表达Apo A-I蛋白。然而,ApoA-I蛋白合成成本较高,并且难以进行功能化修饰,从而导致高密度脂蛋白纳米粒子的应用受到限制。如何在保证脂蛋白样纳米粒子(高密度脂蛋白样纳米粒子)稳定形成的基础上,实现纳米粒子的多功能化,是业界一直渴望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肽,基于所述多肽的改良脂蛋白样纳米粒子及其应用,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肽,其包含至少两个双亲性α螺旋,所述的至少两个双亲性α-螺旋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连接肽连接,所述连接肽包含有环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包括由依次串联的α螺旋多肽、连接肽和α螺旋多肽组成的结构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脂蛋白样纳米粒子,其包含至少一种磷脂和至少一种所述的多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的双亲性α螺旋陷入所述脂蛋白样纳米粒子表层,而连接肽的环状结构自所述脂蛋白样纳米粒子表面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17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