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GIS的景观视域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81756.6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9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峰;林本岳;姚睿;范京;邹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gis 景观 视域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景观设计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数学几何等领域,尤 其涉及一种基于GIS的景观视域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称为人类史上 最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同时在城市快速发展中,由于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 忽视质量,也造成了许多城市病,例如生态环境受破坏、传统街区遭铲除、千 城一面等问题。如何在规划设计中对原有的景观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体现城 市的独特风貌逐渐成为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的共识。城市景观规划从城市尺度 上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协调和统合,把展现景观风貌的理念贯彻到规划和设计 的各个环节和尺度中,同时从管控的角度来看,尽可能将城市景观的视觉感知 转化为可量化的控制指标,实现景观感知的可控性。景观视域分析正是其中的 重要方法。
欧美发达国家在景观视域分析方面已经做出了相关的研究及实践。不过各 国的分析方法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1、大部分视域分析方法依靠观察、打 分等人为评价方法,而不是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使视域分析方法缺乏客观 性、科学性。2、建立视域分析模型的过程缺乏科学分析,眺望点和视线廊道凭 经验确定或人为判断,造成了控制的不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GIS的景观视域分析方法, 可以找出景观对象在城市中合适的视线廊道,为景观的眺望控制模型提供了数 据基础,从而可以对景观对象提供视线上的保护,避免了城市的特色景观淹没 于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高层建筑中的情况。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基于GIS的景观视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眺望对象的选择与处理:
首先在需要进行景观视域分析的片区内,根据重要性和影响力筛选出重要 建筑和城市标志物,作为该片区的主要眺望对象,然后在GIS软件平台中,将 眺望对象简化为在其空间内的一个点或多个点,并将其高度作为一个字段录入 到对应的眺望对象的属性中;
步骤二、对眺望对象进行可视范围量化:
选定片区内一个眺望对象,利用通视性原理分析其与片区内其他主要眺望 对象之间的空间位置的可视关系,得出该眺望对象在片区内可见的区域,从而 得到可视范围图,在可视范围的区域内能够看到该眺望对象;
步骤三、对眺望对象进行最佳眺望距离量化:
已知该眺望对象的高度H(米),取人的最佳垂直眺望角度α为15度,人 的视角高度h为1.6米,设最佳眺望距离为d(米),则可得到下述的公式:tan α=(H-1.6)/d,由此可求得最佳眺望距离d,然后将得到的最佳眺望距离正 负偏移50米得到最佳眺望距离带,再在GIS中,以该眺望对象为中心点,划 定出环形的最佳眺望距离图,眺望价值以这个环形的区域内为最高;
步骤四、对眺望对象进行最佳眺望方位量化:
根据选取的眺望对象不同方位的景观价值设定其观赏的主要立面,在GIS 线状栅格图中对该眺望对象的不同的立面覆盖的区域进行赋值,主要立面对应 的区域的眺望价值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眺望方位图。
步骤五、对眺望对象进行景观视域格局量化:
将所述步骤二中得到的可视范围图、所述步骤三种得到的最佳眺望距离图 和所述步骤四中得到的最佳眺望方位图在GIS中叠加计算获得该眺望对象的景 观视域格局图。
所述步骤一中的片区的边长控制在0.8km-1km的范围内。
所述步骤一中,若片区内场地较平坦,为简化计算模型,将所有分析对象 置于同一水平面;若片区存在较明显的高差变化,则在眺望对象的属性中增加 水平标高这个字段。
所述步骤一中,对于单点形态的眺望对象,将其在一定尺度内简化为在其 空间内的一个点;对于具有多点形态的大体量眺望对象,首先提取在其空间内 的若干特征点,将这些特征点简化为一组点对象进行分析,并采集每个眺望对 象的地形数据,实地校核所获取的地形数据与眺望对象的实际地形状况,对相 关数据进行修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17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廓连接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