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汽车散热风扇阶次噪声的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81928.X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0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胜捷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38;F04D29/66;F01P5/02;F01P5/04;H02K5/2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蔚然 |
地址: | 211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汽车 散热 风扇 噪声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散热风扇领域,尤其是一种降低汽车散热风扇阶次噪声的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散热风扇主要用于发动机散热及冷却液散热,保证发动机不致高温而故障。汽车发动机在高温工作环境下必须得到适度的冷却,以使其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才能满足发动机良好的工作性能、耐久性和废气排放的要求。发动机冷却系统在此起着关键作用;主要包括冷却风扇、水箱、节温器等元器件。
现有的常规散热风扇在结构与组装方法上存在较多的缺点和不足,同时在整车NVH测试上分别体现在不同的阶次上对整车NVH的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如电机磁瓦与机壳的固有模态变化、风叶与外圈的结构强度在动态下的扭曲共振传导、风扇总成框架的共振传导等导致产品阶次噪声的难以控制直接影响了整车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汽车散热风扇阶次噪声的组件,其具有降噪效果好,组装生产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低汽车散热风扇阶次噪声的组件,包括框架、电机和风叶,所述框架上有若干加强筋,框架内有一个圆孔,圆孔内设有电机安装环,所述电机安装环与框架之间通过支撑筋条连接,所述支撑筋条呈倾斜式设置、倾斜方向与风叶的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所述电机与框架之间通过三个安装脚连接,所述三个安装脚以120°等分方式固定在电机的壳体上;
所述风叶与电机之间以螺母和嵌件配合拧紧的方式组装,所述风叶的叶片外周连接有保持圈,叶片的主切风凹弧面与保持圈之间有一个R角过渡衔接,所述叶片由平行式主切风弧面与次切风弧面构成,叶片呈波浪形;
所述电机的磁瓦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内弧面、外弧面,内弧面和外弧面通过第一侧面、第二侧面连接,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之间连接有一平面,外弧面连接有一弧面,所述平面与弧面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脚的中心线与几何中性线之间的夹角为30°。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筋条的数量为8-10条。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筋条的数量为9条。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筋条相邻之间的角度为20~30°。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筋条在电机安装环和圆孔之间呈渐开式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R角的半径为1-4mm。
进一步的,所述R角的半径为2mm。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降低汽车散热风扇阶次噪声的组件,电机磁瓦参数调整,有效降低电磁因素在阶次噪声中的影响,电机壳体安装支架的调整能有效降低和抑制壳体在激振模态下的表面径向振幅,风叶叶片与保持圈的强度结构调整,同时配合所述框架结构设计充分抑制激振模态下的20与40阶次震动的传导,效果明显且已量产实现满足整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电机磁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结构调整前后频谱对比图。
图中:1框架,2风叶,3支撑筋条,4磁瓦,5叶片,6保持圈,7R角,8电机,9安装脚,10上端面,11内弧面,12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平面,15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降低汽车散热风扇阶次噪声的组件,包括框架1、电机6和风叶2,所述框架1上有若干加强筋,框架1内有一个圆孔,圆孔内设有电机安装环,所述电机安装环与框架1之间通过支撑筋3条连接,所述支撑筋条3呈倾斜式设置、倾斜方向与风叶2的叶片5的倾斜方向一致,支撑筋条3采用此排列方式,可以改善支撑筋条3的震动所致风量传导不均;所述电机8与框架1之间通过三个安装脚9连接,所述三个安装脚9以120°等分方式固定在电机8的壳体上,风扇的噪声除风叶2以外,还与电机本身的共振有较大的关联,电机壳体安装支架的调整能有效降低电机在激振模态下的共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胜捷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胜捷电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19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井下用钻孔排渣除尘器
- 下一篇:井下单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