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补口质量评价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82211.7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1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斌;朱子东;杨津瑜;罗旭;王禹钦;刘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44 | 分类号: | G01N29/44;G01N29/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周静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质量 评价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补口质量评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补口是两段输油或者输气管道焊接处的防腐结构,一般包括由内至外依次粘接的管道层、热收缩带胶层以及热收缩带防腐层,其中热收缩带胶层的一侧与热收缩带防腐层形成粘接界面,热收缩带胶层的另一侧与管道层形成粘接界面。该粘接界面的粘接质量是衡量管道补口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水浸式脉冲回波的方法对管道补口热收缩带胶层的粘接质量进行检测。图1是水浸式脉冲回波检测法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在采用该方法进行检测时,需要通过水(或其他类似耦合剂)01将待检测的管道补口样本02与检测探头03隔离开。检测探头03发出超声波T0,超声波T0在水中传播一定距离后到达待检测的管道补口样本02的表面a,产生表面回波R0和透射波T1;T1在到达防腐层与热收缩带胶层的粘接界面021时,产生回波信号R1和透射波T2,透射波T2到达热收缩带胶层与管道层的粘接界面022时,会形成回波信号R2,在试验分析过程中,主要是将回波信号R1和R2与预设的基准信号进行对比,进而判断该管道补口的质量是否合格。
但是,根据回波信号R1和R2对管道补口粘接质量进行评价时,只能确定该管道补口的质量是否合格,属于定性评价,评价的结果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补口质量评价方法及装 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补口质量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检测探头接收到的回波信号,所述回波信号包括第一回波信号R1和第二回波信号R2,所述第一回波信号R1是所述检测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在管道补口防腐层与热收缩带胶层的粘接界面上反射形成的,所述第二回波信号R2是所述检测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在热收缩带胶层与管道层的粘接界面上反射形成;
将所述第一回波信号R1和所述第二回波信号R2分别与预设的基准信号进行对比,确定第一评价结果,所述第一评价结果包括合格或者不合格;
确定所述回波信号的时间窗等效强度It和频率窗等效强度If;
将所述时间窗等效强度It分别与预设的第一评价阈值和第二评价阈值进行对比,确定第二评价结果,所述第二评价结果包括至少三种评价结果中的一种,所述至少三种评价结果包括合格和不合格,其中,所述第一评价阈值小于所述第二评价阈值
将所述频率窗等效强度If分别与预设的第三评价阈值和第四评价阈值进行对比,确定第三评价结果,所述第三评价结果包括所述至少三种评价结果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三评价阈值小于所述第四评价阈值
根据所述第一评价结果、所述第二评价结果和所述第三评价结果,确定目标评价结果,所述目标评价结果包括所述至少三种评价结果中的一种;
根据所述目标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管道是否需要重新补口。
可选的,所述至少三种评价结果包括:优良、准优良、合格、准合格和不合格。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回波信号的时间窗等效强度It和频率窗等效强度If,包括:
通过时间窗等效强度公式确定所述回波信号的时间窗等效强度It,所述时间窗等效强度公式为:其中,t表示时间窗的起始位置,Δt表示时间窗的宽度,x(t)表示时间域内的所述回波信号;
通过频率窗等效强度公式确定所述回波信号的频率窗等效强度If,所述频率窗等效强度公式为:其中,f表示所述回波信号在频域内的频率下限,Δf表示所述回波信号在频域内的频谱宽度,y(f)表示频率域内的所述回波信号。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时间窗等效强度It分别与预设的第一评价阈值和第二评价阈值进行对比,确定第二评价结果,包括:
将所述时间窗等效强度It分别与预设的第一评价阈值和第二评价阈值进行对比;
若所述时间窗等效强度It大于所述第二评价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二评价结果为优良;
若所述时间窗等效强度It等于所述第二评价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二评价结果为准优良;
若所述时间窗等效强度It大于所述第一评价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评价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二评价结果为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22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