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83030.6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8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易真翔;秦明;黄庆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5/08 | 分类号: | G01P5/08;G01P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吴旭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波导 传输线 悬臂梁 风速 风向 传感器 及其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该传感器包括衬底,共面波导传输线以及悬臂梁传感部分。共面波导部分包括生长在衬底表面上的两条互相垂直的信号线,四块分立的地线,其中,信号线交叠的部分采用绝缘层进行隔离。悬臂梁传感部分包括四个锚区以及四个悬臂梁,其中,四个锚区位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地线上,四个悬臂梁采用相同的特定工艺制备,形成一定的翘曲,可以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通过测量两段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插入损耗,可以实现二维风速风向的检测。该结果不仅结构简单,更无需消耗直流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属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风速风向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工业建设、航天航空、交通旅游、气象预报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风速风向检测所提供的信息对整个社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早之前,风速风向的检测主要依靠机械式风杯和风向标来实现,之后又出现了基于超声原理和多普勒原理的风速传感器。但是,由于体积庞大、功耗高,这些风速传感器无法满足小型化、低功耗等应用需求。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风速风向传感器,使得小型化、低功耗的风速风向检测微系统成为现实。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实现风速风向传感器的零直流功耗。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包括衬底、共面波导传输线以及悬臂梁传感部分;所述共面波导传输线包括第一地线,以及互相垂直并相交生长在衬底表面上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的交叠位置设有绝缘层,所述第一地线设置在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相交形成的任一象限内;
所述悬臂梁传感部分包括第一悬臂梁和第二悬臂梁,所述第一悬臂梁的锚区和第二悬臂梁的锚区均位于所述第一地线上,所述第一悬臂梁垂直第二信号线并于第二信号线上方形成翘曲,所述第二悬臂梁垂直第一信号线并于第一信号线上方形成翘曲,所述翘曲在风力的作用下能够改变相对于垂直信号线的距离。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悬臂梁和第四悬臂梁;所述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相交形成的其余三个象限中均设置有地线,所述第三悬臂梁的锚区和第四悬臂梁的锚区分别位于所述三个象限中任意两个地线上,所述第三悬臂梁与第一悬臂梁关于第一信号线对称设置,所述第四悬臂梁与第二悬臂梁关于第二信号线对称设置。
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对第一至第四悬臂梁的翘曲相于垂直的信号线之间的距离变化所引起的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插入损耗进行测量,根据测量值计算得到实时风速风向。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在风力的作用下,悬臂梁的翘曲相对垂直的信号线之间的距离会发生改变,导致共面波导传输线与地线之间的电容变化,通过测量正交排列的两组共面波导传输线的微波性能即插入损耗,计算出风速的大小和方向。本发明的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不但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测量的优点,而且实现了风速风向传感器的零直流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2的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A-A剖面图;
图4是图2中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悬臂梁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3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