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固体繁殖的灭菌搅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83160.X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3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许艳丽;王义;李春杰;潘凤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F9/08 | 分类号: | B01F9/08;B01F15/06;A61L2/07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王大为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昆虫 病原 线虫 固体 繁殖 灭菌 搅拌 装置 | ||
1.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固体繁殖的灭菌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固体繁殖的灭菌搅拌装置包括罐体(1)、电机(2)、搅拌桨(3)、蒸汽管(4)、输汽管(5)、蜗轮蜗杆机构(6)、支架(7)、接菌管(8)、蝶形阀门(9)、两个支撑轴(16)和多个轴承座(15),罐体(1)的长轴水平设置,支架(7)固定在地面上,支架(7)的上部沿着罐体(1)重心线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座(15),罐体(1)的重心线的两端均通过支撑轴(16)安装在相应的轴承座(15)内,一个所述支撑轴(16)上安装有蜗轮蜗杆机构(6),罐体(1)包括内腔(1-1)、夹层(1-2)和外侧壁(1-3),夹层(1-2)和外侧壁(1-3)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内腔(1-1)的外壁上,且夹层(1-2)中空设置,接菌管(8)的一端插入罐体(1)的内腔(1-1)内,接菌管(8)的另一端密封设置,搅拌桨(3)设置在内腔(1-1)的中部,电机(2)设置在罐体(1)的一端端面上,电机(2)的输出轴与搅拌桨(3)连接,罐体(1)上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孔(1-4),进料孔(1-4)与罐体(1)的内腔(1-1)连通,进料孔(1-4)的外部密封设置,罐体(1)的另一端为锥形,并设置有出料孔(1-5),出料孔(1-5)上设置有蝶形阀门(9),蒸汽管(4)为半圆弧形,蒸汽管(4)沿着内腔(1-1)的圆周方向贴合设置在其内壁的上部,蒸汽管(4)管壁的下部均布设置有多个喷孔(4-1),蒸汽管(4)的两端均与输汽管(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固体繁殖的灭菌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罐体(1)的下部设置有进水管(10),罐体(1)的上部设置有出水管(11),进水管(10)和出水管(11)均与罐体(1)的夹层(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固体繁殖的灭菌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桨(3)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搅拌桨(3)的一端端面中部与电机(2)的输出轴相贯穿并随之匀速转动,搅拌桨(3)的两个桨叶对称设置在一个平面上,且搅拌桨(3)的两个桨叶的桨面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罐体(1)的内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固体繁殖的灭菌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固体繁殖的灭菌搅拌装置还包括蒸汽发生器(12),蒸汽发生器(12)通过输汽管(5)与蒸汽管(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固体繁殖的灭菌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输汽管(5)上设置有压力表(13),罐体(1)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温度表(18),温度计(18)的测量头伸入到内腔(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固体繁殖的灭菌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喷孔(4-1)的数量为80~100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固体繁殖的灭菌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蜗轮蜗杆机构(6)通过手柄(17)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6所述的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固体繁殖的灭菌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罐体(1)下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全阀(14),安全阀(14)与内腔(1-1)连通,安全阀(14)的外部密封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固体繁殖的灭菌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外侧壁(1-3)为保温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昆虫病原线虫固体繁殖的灭菌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外侧壁(1-3)的上部设置有观察窗(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316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